|
|
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的诞生》是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饱含深情、意境深远。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段特点,我 这样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1.读准“观、薄”等易错字字音。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度日、沉浸、谛听”等词语的意思。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阿炳命运坎坷和热爱音乐这两条写作线索。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第一,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检查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第四,精读课文,品悟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 已让学生谈阅读感悟为主线,标画出体现阿炳命运坎坷和热爱音乐的句子互相交流。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咬 文嚼字。比如:我把“度日”、“沉浸”、“请”等词语的教学同补白练笔、感情诵读、资料拓展相融合。同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以《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贯穿课堂始终。随着哀怨、激越的曲调在课堂上三次奏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不断深入,对乐曲的意境逐渐明晰。第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课尾,我这样引导学生:作者在用文章结尾的感叹号对我们说什么呢?接着,让学生感情诵读,把作者对阿炳的敬意转化为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积淀。同时,在孩子们的心中,《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的不再仅仅是苦难,更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苦难的精神动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播下“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让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