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予是快乐的》教后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同时,这也是一篇人文性比较强的课文。本篇课文的学习,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要让孩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结合本次上课的主题“教学目标的细化与落实”,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首先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画神情变化图,联系句子,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联系。 3、能借助人物关系,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揣摩人物心理,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激情。 5、通过写心情日记,让学生表达内心的阅读感受。 6、通过推荐《花婆婆》,让孩子养成阅读同主题文本的习惯。 为了让目标有效地得到落实,我从以下几个板块展开教学: 第一板块 导入、说主要内容 在轻松的导入后,要求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篇课文的人物线路比较复杂。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说,允许说得比较长,只要把内容说清楚即可。但一个学生说下来,我发现他把两块比较重要的内容漏了,于是,我就连忙引导学生进行弥补。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学生叙述时,就得到很好的改进。这是我这一教学板块的基础目标,为了让一部分学生得到提升,因此,我引导学生:“要是能从小男孩的角度去说的话,会说得比较简练。”这是提升目标,不要求人人能做到。 第二板块 借助神情揣摩人物心理 钻研教材时,小男孩和保罗这两个主人公的神情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因此,我就从人物的神情入手,设计了神情变化图,借助神情揣摩人物心理。试教几次下来,都不尽人意,是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又要求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就从教师的引导语上下工夫,精心设计。在课堂展示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男孩这一部分时,先集体学习“羡慕”这个神情,我引导“他羡慕什么?他的心里可能怎么想呢?”当学生只是就回答而回答,没有表达羡慕之情时,我为学生进行了示范,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模仿,为接下来的“惊叹、闪着亮光、喜悦”这几个神情学习时,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内心的一些想法,从而让学生由外在的语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内心世界。 学习“保罗”这一人物时,我放手让学生学习,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有了学习“小男孩”这个板块的示范,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第三板块 叙写心情日记 此时,学生已经融入了故事,安排学生“叙写心情日记”,学生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习人物的神情描写,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他们毫无压力地释放自己的情感,这里也应是本课的高潮,这里不仅有“鲜花”,更有“花开的声音”,也是学生思想提升、生命拔节的声音。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篇课文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学会了“借助神情揣摩人物心理”这一阅读策略,收获颇大。在接近尾声时,我又让学生回顾了关于“给予”的课文,最后又推荐绘本《花婆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同类主题文本阅读的习惯。 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的确这样,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积极地寻求对策,意图消除遗憾,追求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