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舞动的北京》有感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要求落实“真实、扎实、朴实”的“三实”理念,这是小语界经过十几年实践,由浮躁归原本真的体现。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这一理念更是有着切肤之感,并把它更精简为两字:一曰“素”,二曰“瘦”。 先说素。素着,原本的,本色也。语文课堂原本上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而语文课堂的本色应该是文本、师本、生本三者之间自然和谐的互动,应该摈弃那种多“姿”多“彩”、如调色盘似的语文课堂,找到语文的本质——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于永正语)。李老师这堂课,从整体上体现出了“素”:板书课题时,学生自觉的书空,这是李老师长期扎实训练学生“写”的体现;讲读课文时,李老师以读促讲,让学生品读课文、谈出体会;讲解新词时,李老师用一句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运用;最后要学生动笔写一写对“中国印”的感受等等,都体现了文本、生本、师本的和谐互动。唯一遗憾的是李老师在以读促讲中训练的还不够扎实,原因是时间紧,我认为,如果李老师把自己对课文美的感受“藏”起来,用心倾听学生的感受,这肯定影响了老师之“美”,但学生得到的“实惠”会不会更多些?! 再说瘦。所谓瘦,就是要苗条,要有线条,这是针对课堂资源堆积、臃肿而言的。这是因为语文教育因素太多,如果面面俱到,肯定会造成很多问题,“蜻蜓点水”式的一闪而过:老师像列火车头,带着学生拼命的跑,结果,一堂课下来,老师几手累瘫了,学生也被晃的头昏脑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老师要学会忍“痛”割“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李老师这课就是一条主线——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标志和意义,两个板块——一是“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二是“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李老师围绕着这个设计带领学生读书、感悟,使整堂课的教学线条分明,训练明确。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李老师这堂课还可以减一点肥:出示视频,李老师深情介绍"中国印"的构思理念及涵义的教学环节可以减掉,虽然视频很美,但我觉得让学生读课文想象,也许比视频更美,最起码,也可以出现80多幅不同的画面;老师的语言很美,但课文的文字更美,把这一点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定有谬论,请李老师鉴谅,请方家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