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鞍山市盲聋哑学校 李晓飞 《小猴子下山》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道理浅显易懂,聋生容易理解,有利于发展聋生的语言。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每个课文以及课文中每一个句子的教学都是他们今后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是他们能否与正常人正常接触的关键所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课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本班共有九名学生,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10岁。有四名学生佩带助听器,听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好,有两名女同学是插班生,曾经学习过三年级的内容,因此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余学生均为重度耳聋,在新知的接受能力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聋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我播放了学生十分喜欢的动画片,使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边思考,创设学习新知的氛围,引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听觉、思维、想像多渠道协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在聋生感悟新知的过程中运用观察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自读自演和主动探究中感悟新知。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们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均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发展聋生的语言是关键。因此,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在学生充分掌握故事情节后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在情节上与《小猴子下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因此我放映了生动逼真的动画片,让学生跟我一起进行说话练习,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本课的句式: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且学会运用。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当然,由于学生的语言发展不同,有的学生还不能用通顺的语言来复述这个故事,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布置了家庭作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我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适合他们的作业,让他们在课后也能与自己的家长、同学进行互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减轻他们学习语文的负担,让语文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虽然兴趣浓厚,能够将课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但是很少有同学加入自己的语言,如果有机会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一定会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