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在沈老师的引领下再次品味这荡漾心怀的一幕幕感人画面: 上课一始,沈老师让同学们说说你见到过的大海,唤起同学们对大海的美好回忆。接着,通过精心挑选的几幅大海景观图,将所有的人带到了大海,带上了海滩,也给从未见过大海的同学一个美丽的向往。这一教学情景的创设,这一组精美绝伦的大海图景的展示,至今还在我脑海里再现,也为这节课创设了一个理想的背景,不得不说这是本节课一个精彩的开始。紧接着,沈老师从文章主要人物入手:“你喜欢小姑娘吗?”,把文章的着眼点聚焦在了主人公小姑娘身上,让我们开始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沈老师紧密结合文章故事情节,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美好品质。其中,“不肯接受贝壳”这段情节是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深入刻画,也是文章的一个重点,沈老师抓住问题:“为什么没有要”来展开内容的,启发学生思考和继续通过文本体会。最后回到课题上:“金色”只是形容海滩吗?再一次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这节课整个内容的大体框架及思路的设计都比较理想,故事情节也仿佛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可是请恕我直言,尽管我听得很认真很细致,并试图想将人物看得更清晰,感受更真切,或者说能使头脑中对这个人物的想象其色彩更加鲜明夺目,但却总感觉有那么一点模糊。我想说,我们对一个人物的认识如果仅停留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上,那么这种认识是不会深刻的,只有让人物深入到我们心里,我们才会为之感动。因此,我想和沈老师共同探讨:这类文章更感性一些,所以我们的教学是否还可以再增加一些更加细腻的线条呢,假如我们能带领着学生们细细地读,细细地感,让文中那些生动,感人的人物细致描写(例如语言神态等等)帮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这样,人物一定就会如那涓涓细流,慢慢地,一点点地,沁入到人的心房,使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深深动容,此时的效果会不会是更好的呢,这样的人物形象是不是也会更加清晰,让人很自然地感受到人如海滩一样的迷人,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再试想,如果这节课的设计能多一些适时必要的文本朗读穿插在教学中,以读促感,那么整节课的内容也许会更加生动丰满,教学过程也会更加的理想吧……只言片语,仅个人感触,请专家,老师们多多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