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竖琴》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反映上海城市建设新貌的儿歌,儿歌中形象地将黄浦江两座大桥比作两架大竖琴,通过这两架大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前进的步伐,激发起学生对家乡----上海的热爱之情。本课的重点为生字学习和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说话练习,说说上海的新面貌。 我首先通过音乐、图片引入,激发兴趣。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出现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的图片,通过看图感受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与竖琴的相似之处。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多媒体紧紧吸引学生的视线,学带拼音的生字,读去拼音的生字。 低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识字和读书。以识字为重点就意味着要把较多的时间用于字词教学上。所以在《大竖琴》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你说我猜”的识字方法,进行“脑力大比拼”。同学们纷纷根据生字的音、形、意方面的特点思索起谜面来。尽管是一年级的孩子,但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的的意识,体现“读书贵在自悟”。因此,课刚开始,让学生听课文配乐录音时,就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课文中的大竖琴指的是什么?接着,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分句读、个别读、齐读、老师引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的同时,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内容,使学生都理解了课文中的大竖琴是指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为拓展训练打好基础。 在学习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训练:先出示课文中的例句:黄浦江上两架琴。问:什么琴?答:大竖琴。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配合读一读,先了解句式的特点。第二句练习是模仿课文例句的,要求学生看图说答句:黄浦江上有大桥。问:什么桥?答: 。学生看着图片,马上能回答。有的说:“杨浦大桥。”有的说;“南浦大桥。”也有学生说:“卢浦大桥。”由于前面有铺垫,因此,学生能顺利完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发挥练习说话的时间较少。我想如果安排学生自由训练的时间再稍加宽裕,那么学生的思路可能会更宽,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各抒己见。不过,我也发现班内也有部分学生见识很少,连上海的豫园、博物馆也没有去过。所以,要求他们练习说话就是看着图片也不认识字,有些难度。不过,通过这一说话训练,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上海在前进,上海在发展,解决了课文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