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个性好动,思维活跃,要求他们一堂课35分钟都端端正正学知识是非常困难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为学生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很有必要,并且有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其一,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特别是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环境的表述最终还是为表现人而服务的。语文学科是一门有跨度的学科,这个跨度是指教师在讲授一节内容时,它的知识点不会被局限在本课的教学要点之内,它可以打破“课”的束缚,实现课与课、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融汇,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广阔化,进行任意的拓展、整合、延伸,最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小溪生病了》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展了一篇和“小溪生病了”有关的课外阅读“美丽的小溪”。并配上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学生十分感兴趣,有效的巩固课文的学习。使语文课程成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