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生活习俗篇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内容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探索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而衣食住行是最能直观地反映这些变化的,他们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这一专题的设置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加强对人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同时,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并在此前的历史学习中,对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表现有了初步了解,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本课内容丰富,文字浅显流畅,相关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可以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设计理念 本课内容共分为六个小节:“竞尚洋装”、“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异味争尝”、“洋房与里弄”、“读报刊与看电影”、“礼仪的革新”,内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时间肯定不够,而且浮光掠影地介绍,肯定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我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主要选择了“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和“礼仪的革新”两个子目来深入讲解近代中国生活习俗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把握“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和近代以来礼仪革新的概况和结果,并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能力和方法 (1)播放视频导入新课,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礼仪革新一节内容,可操作性较强,让学生上台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精心设计问题,补充资料,适时延伸与适当启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由学会从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