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多文士、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课文讲述了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绍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们的主要主张,其中重点是孔子和法家的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情分析 1.对于初一的学生,通过学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进而形成对“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哲学观点的初步认识是不容易的。老师应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教授,使学生掌握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由于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极少,理解能力更是难以达到,常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各个有趣的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指导学法是本课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辨证观点分析历史任务的能力。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通过观看短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难点:“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解读历史 学习方法1:引用韩剧中的错误说法(孔子是韩国人),解读题意,导入课文。 学习方法2:观看孔子简介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孔子的学说和贡献。孔子是一张中国走向世界的名人名片。 孔子的贡献表 思想上 1. 创立儒家学派 2. 主张人们互相爱护,反对暴政. 3.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文学上 1. 整理《诗经》 2. 编订《春秋》 3. 他的言行被记载在《论语》中 教育上 1.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2.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个紧张的心理,出现一种屏蔽的状态,但如果这时突然见到一个熟悉人,我们会马上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于是紧张与屏蔽的现象也会减退或消失,然后对这一环境会产生兴趣和好感。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春秋时期的事件对于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遥远而陌生,但对于当今流行的韩剧出现,一定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有意的激怒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想知道下文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老师的引导穿越时空,置身到思想文化竞争的历史中。 1.通过体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政治主张。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环节二:穿越时空,回顾历史 学习方法1:把本节课必须掌握的主要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把问题找出来。 学派 人物 主要主张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荀子 “人定胜天”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举贤能,倡节俭,反浪费 道家 庄子 鄙视权贵,痛恨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人不能战胜自然,乐天安命 法家 韩非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改革、君主集权、法治 兵家 兵家 强调战前做好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学习方法2:用5分钟的时间解答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但必须做好“溢出预案”,如果学生提出了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则可能改变整节课的计划,迅速调整授课环节;如果学生的提问偏离航向,则必须引导学生思维归队。 设计意图: 刚才那一环节解决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如果仅此而已,一定有不少学生会大失所望。这时候就要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机会,给他们一个求异的空间,解开他们心中之惑,不仅能满足于学生的求异需求,更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精神。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都是很珍惜的,所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去寻求答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环节三:活学活用,体验历史 学习方法:设计历史体验题:1.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学派,并说说你的理由. 2.请举你身边发生的一事例,说说它是怎么体现你所选学派的思想的?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写出来,让学生代表上台模拟演讲,再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同学的成果(10分钟) 设计意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上面的两个环节,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还是一个比较肤浅的感性认识,还未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相应的能力也未形成。 “活学活用,体验历史”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学派的思想精髓,并用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其学派的思想,使学生的学识得以升华,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 环节四:自己动手,探究历史 学习方法:根据自己选择的思想派,设计一张宣传自己门派的名片向大家展示。 设计意图: 整个环节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并给他们上台展示的机会,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会异常活跃。 环节五:巩固提升,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乐天安命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兵家 孙武 春秋 “避实击虚”;“知己知彼” 孙膑 战国 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在教学中再次出现表格对比形式总结本课,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我所带的班级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有30%—40%的学生能在5分钟内记忆80%的教学内容。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我鼓励他们说,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瞬时记忆”,课后及时巩固几分钟得到的效率是不同寻常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总设计一些活动设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