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跟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活动反思 一、 注重体验,感悟真情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方法和技巧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社会适应性的优劣。本次活动通过“吹气球”和“一封家书”的体验活动,辅之于“角色扮演”和“心理互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体验中感悟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逐步实现从不愿与父母沟通、不会与父母沟通、不善于与父母沟通到懂得如何去沟通、如何策略性地沟通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必将更为广泛地迁移到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人际沟通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本次活动的第一次采访活动中,孩子们谈到为什么不愿意与爸爸妈妈说心里话时,有一个女孩提到:妈妈每次都逼着我弹琴,我已经跟她说了很多遍我不想弹,妈妈都置之不理。谈到这样的交流,让这个女孩非常激动,从言语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哈哈哈态度让她们母女沟通不畅给小姑娘带来的苦恼。她的谈话,引起了同学的共鸣,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孩子都谈到了培优、课外作业等令孩子们痛苦的心理感受。此时,孩子们的情感宣泄是那么自然,那么痛快!一段优美的音乐,伴着几张温馨的照片,孩子们开始读爸爸哈哈哈那封信,开始,活动现场还有那么些吵闹和玩笑,渐渐地教室里安静了,一声声的啜泣声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爸爸妈妈真情的流露,让我们纯真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那个弹琴的女孩,哽咽着说:原来妈妈知道我的痛苦,为了我的发展,才会不理睬我的“抗议”。心理体验就是个磁场,这样的换位思考,影响了许多的孩子。他们明白了爸爸妈妈是多么爱自己,他们主动地将心与心交换。开始的不忿、不平归于了平静。当我再次提到如何与父母沟通时,孩子们的好办法也就一个接一个的呈现,特别是孩子们说,我会寻找恰当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勇敢地真诚说出来,我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理解时,我十分欣慰,因为,通过活动,我们的孩子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爱”,在爱的召唤下,孩子们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藏在心里,他们开始愿意将心里话跟爸爸妈妈说。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时而充满喜悦,时而被深深感动,时而泪流满面,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呼吸,感同身受,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使整节课真实。特别是教师依据孩子们的发言总结的沟通技巧无疑对学生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着眼发展,学会沟通 此活动是教会学生一种如何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它的教育作用较强,体现了“助人自助”的辅导和教育理念。教师不可能永远跟着学生,也不可能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重要的是“助人自助”,也就是教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知道应该如何分析、如何面对、如何解决。本活动有效地让学生看到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的作用,学生学会了这种换位思考,自我反思方法,而且坚持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它,相信以后在与人沟通时都会通过这种积极的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的方法让自己自信和快乐起来,这不就是发挥了最大的教育作用吗? 三、活动后的遗憾 1、暖心活动体验不足。本次活动中的暖心活动——吹气球,旨在让孩子通过游戏体验到有话不能憋着,一定要说出来。虽然,老师用言语在感染学生,但基于学生只是四年级的孩子,这份理解仍显不足。若是先让孩子们憋气,再将所憋的气当作难以启齿的话吹入气球,那学生的感受应该更深。 2、“一封家书”情感的渲染有些“过”,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爸爸哈哈哈爱,但是,老师的引导却将学生引向了自己要去理解爸爸哈哈哈爱,要站在爸爸哈哈哈角度思考问题。显然这样的引导“过了头”,此处,老师应该强调双方的沟通愿望,以及爱与实际行动有差异,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从沟通、交际的层面思考问题,这样和主题会更加贴切。 3、细节关注不足。心理辅导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心与心交流的平台,老师既要关注到全体又要关注个体。本节课上,老师有对个体的关注,但显然不足。由此感叹,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心真的要很细,心中一定要爱每一个孩子。 4、非常互动环节中的现场电话连线,因为赶时间,也疏忽了孩子的心里感受,未经同意,就开始了电话内容的公开,显得不尊重家长和孩子。 此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的不易——一定要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使活动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地改变学生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