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一、 设计说明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出自《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册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的第二个主题“声音”中的第四课时。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是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其中探究“影响弦音计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教材的处理:本课最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活动是认识不同的乐器,让同学们了解不同乐器由于发声体不同,所以音色不同;但是同一种乐器由于发声体结构不同,造成了音调的不同。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认识弦音计,寻找影响弦音计音调高低的因素。其中第一个活动可以简单说明一下,而第二个活动则是本节课探究的一个重点。 3、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分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假设”和“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关注不够,往往在探究结束后直接得出结论,忽略了在“假设”和“证据”之间建立联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不同的乐器,了解不同乐器由于发声体不同,所以音色不同;同一种乐器由于发声体结构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并对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产生浓厚的感情。 2. 知道弦音计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证明弦音计弦线的长短、粗细和张力与弦音计音调高低有关,形成实证的辩证思想观。 3.,通过在“假设”和“证据”之间建立联系,初步学会“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证明弦线的长短、粗细和张力与弦音音调高低有关。初步学会“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初步学会“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资源 器材:活动一:图片; 活动二:录像资料; 活动三:弦音计; 资源:学生工作纸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紧扣“证据支持假说”主题。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这样一种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影响弦音计音调高低的因素是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和弦的张力,使学生初步体会用证据支持假设的科学方法,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这种探究的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