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一章 感知与协调 《脑与感觉—1》 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第五节“脑与感觉”第一课时。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等,关注到最后形成的感觉,是通过神经传递出去到脑形成的。本课分为三大板块:引入部分,3个活动及小结反馈。以下是三个层次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一、认识脑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对教材内容稍做调整,将脑的位置和基本组成单位放在第一个活动开始讲解,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从外到内,从基本组成开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脑是一个无法直接探究的器官,设计让学生通过读图、模型指认,了解脑的基本组成;选择3则相关社会新闻,通过病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脑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体现学科价值。通过多媒体播放,总结脑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学生观察大脑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活动,为活动二作铺垫。 活动二、探究反射弧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教材建议中提到的“膝跳反射”等并不是由脑控制的,所以本人觉得并不合适在这里使用这个活动。从培养学生识图、表达和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本活动设计让学生互相描述课本P185“反射活动产生过程图”,分析得出反射弧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并通过练习巩固。因为反射弧中出现“脊髓”,因此设计用一张脊髓图进行简单的说明,解除学生可能有的疑惑。 活动三、错觉的产生 通过教材的活动11.30和拓展“视觉暂留”等小实验的经历,让学生体会错觉的产生,知道脑在分析信息时会出现错误,从而培养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模型指认和多媒体播放,了解脑的基本组成,通过病例分析了解脑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反射产生过程,认识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3、由一系列视觉小实验的判断经历,知道脑在分析信息时会出现错误,从而培养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脑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 小球 脑模型 拓展练习中的厚纸卡(绘有小鸟、鸟笼) 五、教学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