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标。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 本课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课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五、教学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六、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青苔。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 1、课前分发好苔藓,用肉眼观察。 2、用放大镜观察青苔。 3、比较用肉眼观察青苔和用放大镜观察青苔的不同。 板书:放得大。 4、我们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加到最大,也只能达到25倍。怎样把苔藓放得更大。 师:能放得更大吗? 师:怎样放? 板书课题 生:能,用两个放大镜或显微镜。 【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苔藓,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放大镜之后的益处:图像被放的大了。由此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图像放得更大?学生想到一块放大镜能使图像放大,增加一块放大镜能否实现放大倍数?进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第二环节自制简易显微镜提供动力。】 (二)自制简易显微镜。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2、学生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放大苔藓,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3、探究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摆法。 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利用两块放大镜把物体图像放得更大,经过学生亲身体验操作,学生体会到:两块放大镜怎样摆放能实现放大图像;两块放大镜用手把持着不方便。让学生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学具——塑料筒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4、学生自制简易显微镜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5、阅读P11 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激励学生已经成为了像列文虎克一样的科学家了,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制作简易显微镜了。再通过阅读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列文虎克显微镜和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区别。进而引发学生产生对列文虎克这样了不起的科学家的崇拜之情。】 (三)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1、过渡:关于显微镜,你们还想了解什么? 2、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能放大多少呢? 300倍 3、展示显微镜的发展史 板书 光学显微镜 1500倍 电子显微镜 最大200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可达2亿倍 (1)头发丝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区别。 (2)分别介绍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图片 【通过媒体展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了解不同类型显微镜下,因放大倍数的悬殊区别,微小世界的神秘之处被人类所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微小世界的探知欲,激发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志向。】 (四)板书 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 放大镜 25倍 光学显微镜 1500倍 电子显微镜 最大200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可达2亿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