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腐朽为神奇》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在美术教学中推行创新培养是艺术本身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创新教育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落实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取得效果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难题。由于长期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偏颇和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艺术兴趣不能完全地发挥,并随年龄的增大,学生升上初中读书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有所减弱,这是一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一方面与学生的审美情趣渐渐进入写实期有关,但重要的是与我们现行使用教材和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遵循现代青少年的心理规律,少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内涵有极大的关系,从而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取得应有的效果。而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思维的动力”,“它为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直观的反馈信息”。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习独立自主地动手动脑,进行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教师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形式,目的是把“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力求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与氛围,更好地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现自己的才华。教师能够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只要我们持有开放的 、立体的教育视野,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在课堂上多进行实践锻炼,定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课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力量,更富有激情地去学习创造。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第14册(广东版)第二单元的内容。课型为“综合.探索”课。1课时完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的巧妙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有意义。 本课通过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从中感受美,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懂得利用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设计力图丰富和拓宽课堂教学形式,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培养,并把美术教学的活动内涵从课堂延伸到校园、家庭、社会,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兴趣。努力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每一步骤的创新方向有所不同,有的注重材料创新,有的注重思维创新,有的注重表现方法的创新等。每一步的活动设计充分体现教学的目标,有组织、有手段、有方法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