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次听戴老师执教二年级美术《假如我是巨人》一课,第一印象便是戴老师的笑容,微微的,甜甜的,那么富有亲和力,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或创作的作品不尽人意,但戴老师还是以其“招牌式”的微笑面对学生,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丝毫没有什么“师道尊严”。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首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即使是有缺点的学生。第二个印象就是戴老师温和的、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展示学生的作品,总是先肯定其成功的地方,然后以“假如……”为句式开头,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既指出了作品的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学生自然乐于接受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第三个印象是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童话、寓言故事,戴老师的导入部分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以《格列佛游记》这一故事形式开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其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样做”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颇具匠心的,它一方面体现了执教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创设了一次助人为乐教育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后的创作构思作必要的铺垫;再者,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把自己当作巨人,任意驰骋其丰富的想象。这个开头可谓有“一石三鸟”之妙。
很赞同李梅英老师在评课时提出的一个建议。课后作业提示中有这样的要求:把你编的故事画成一幅画。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把小人国里的人和景物画小?画完后,讲给同学听。如果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编的故事——其实这就是“构思”——画完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创意,效果可能会更佳。
因为我兼任学校的教科主任,所以想将就实验研究这人角度谈一点建议。戴老师本学期选择了“巧用音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这一研究课题,我在想,导入部分的讲故事如果配以相关的音乐进行渲染,学生的兴致一定会更浓,争当小巨人的积极性一定会更高。“巧用音乐”,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使用的时机、使用的时间长短等方面也还是有文章可做的。期待戴老师在这方面做个有心人,能继续深入钻研下去,总结出一些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或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