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进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的定义与特点; 2. 了解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舞蹈; 3.通过汉族民间舞蹈让学生体会汉族民间舞蹈的民族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舞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汉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与代表性舞蹈,了解它们的舞蹈音乐文化。 难点: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学会其中的几个代表性动作。 教具准备:扇子,手绢 学情分析:高一普修班的学生 教学方法:导入法 对比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一段民间舞蹈《鬼扯腿》, 提问:师: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这个舞蹈有何特点?(从道具,步伐,舞者的身份,舞台背景等方面提示) 生:自由发言•••••••• 师:这种舞蹈我们见的最多的是在哪里表演的呢? 生:••••••••• 师:那就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蹈 二.新课: 1.民间舞蹈的定义:(老师提问,学生通过前面的导入自己组织语言回答) 2.汉族民间舞的分类:(播放几段舞蹈视频,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归结) A.秧 歌 B.花 灯 3.走进汉族民间舞蹈——秧歌 a. 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说说并模仿其中有特点的动作 b. 老师讲解并示范秧歌的基本舞步,要求学生跟着一起学跳: 平扭步 十字步 前进跳跃步 三步一停 c. 展示舞蹈图片和实物展示: ①.让学生了解秧歌最常用的舞蹈道具(扇子,手帕,绸巾,彩灯,伞) ②.让学生了解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大鼓,大锣,笙,唢呐,钹等) d. 观看几段不同地域的秧歌(视频),说说这些地域的秧歌有哪些风格特点?(学生讨论)老师可以自己现场展示给学生看 小结: 陕北秧歌——雄健有力,热情,红火 山西秧歌——粗犷豪放,明快 河北秧歌——淳朴,细腻 东北秧歌——泼辣,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刚柔并济 e. 思考这些风格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从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上提示) f. 欣赏由民间舞资源发展后呈现在艺术舞台的的秧歌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和《欢天喜地秧歌情》 4.走进汉族民间舞——花灯 A.安徽花鼓灯:花鼓灯被称为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素有“东方芭蕾”的美誉。花鼓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主要由舞、歌、锣鼓演奏组成,是安徽省流传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最丰富多彩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 ①播放花鼓灯视频,让学生了解《花鼓灯》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花鼓灯的兴趣; ②老师讲解花鼓灯的相关知识并示范花鼓灯的基本动作,然后教给学生几个基本动作,并请男生上来配合老师完成几个动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再次观看视频舞蹈,让学生从他们的服装,道具,队形,伴奏乐器,相关动作去思考:这种舞蹈有何舞蹈魅力被誉为“东方芭蕾”? 学生积极讨论••••• 师小结:花鼓灯表演中所塑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农村男女青年粗犷而秀丽的形象,花鼓灯中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劳动生活中提炼的,而且又从武术、戏曲中吸取营养,在锣鼓打击乐的配合下,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表演规律。 ④欣赏经过发展呈现在舞台上的安徽花鼓灯《剪年画》 B.云南花灯: ①老师先介绍花灯的起源与发展;然后选择云南花灯作为主讲; ② 让学生观看几段花灯舞蹈,让学生思考花灯的曲调,节奏,情绪,道具,表演形式是什么样的。 请学生说说并模仿其中你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 ③老师先讲解示范基本动作正崴与反崴,随后请学生上来跟老师学习正崴和反崴,并体验扇子与手绢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花灯的兴趣。 ④学生纷纷思考讨论这些动作展示了什么?比如“崴” 生:••••••••••• 师:舞动时,崴带动腰,膝,髋的扭动,形成女性特有的“三道弯”的形体美感,这样就形成了云南花灯舞的别致体态,既朴素又单纯,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⑤欣赏云南花灯《磨影子》,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云南花灯的特点。 三.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民间舞的特点:(学生充分思考) 鲜明的民族性,地区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四. 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稍稍接触到我们汉族自己的民间舞——秧歌舞和花灯舞,知道了它们是我们广大的劳动人民自己创作于生活,表演在民间生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抒发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广泛地流传在城乡田野。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雅俗共赏的民间舞蹈。它在给人们以艺术上美的享受和情感上善的满足的同时,还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生活、改造世界。它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充满生命力的民族瑰宝。让我们热爱我们自己的舞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