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嘎达梅林》《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感受乐曲悲壮的情绪。 2. 认识马头琴,并感受其音色。 3.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蒙古族民歌和回族民歌的特点。 2. 演唱时能够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教材分析 《嘎达梅林》 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非常丰富。蒙古族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之分,2005年11月,由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类文化遗产”。长调民歌高亢悠远,与草原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既善于叙事,又善于抒情。如《牧歌》《辽阔的草原》等。 《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歌颂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起义,反抗王爷的英雄事迹。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一位民族英雄,以歌颂嘎达梅林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有歌曲、马头琴独奏、大提琴独奏以及交响诗等多种形式。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是回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之一,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其特点是高亢、奔放。《上去高山望平川》就是一首典型的“花儿”体裁的民歌,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花儿” 基本音列的特点和演唱自由(如延长音、滑音)的特点,可补充欣赏具有“花儿”特点的歌曲,加深对“花儿”体裁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学生聆听歌曲《爱我中华》进教室。 2.活动看服饰猜民族。 3.活动听音乐猜民族。 二、欣赏《嘎达梅林》。 1.教师出示蒙古草原风情,并初次聆听歌曲《嘎达梅林》,感受情绪和内容。 2.教师、学生配乐讲述歌曲内容。 3.教师边介绍,学生边欣赏:在北方蒙古高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欣赏歌曲的同时,用心感受蒙古歌曲的韵味。 4.学生讲述故事: 1929年,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5.教师介绍蒙古族民歌特点。 长调和短调,这首《嘎达梅林》是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6. 介绍乐器,出示马头琴图片。 教师介绍:这首民歌流传很广,除了电影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都表现了这个内容。马头琴是蒙古族的特有乐器,听到它的声音我们就会联想到美丽宽阔的大草原。 7.聆听马头琴演奏《嘎达梅林》,学生感受马头琴的音色。 8.学唱歌曲。 师:聆听了马头琴悠扬浑厚的声音,我们也用我们的声音来赞颂我们的民族英雄。 9. 再次聆听歌曲《嘎达梅林》,体会歌曲情绪。 10. 教师出示《嘎达梅林》歌曲谱例跟琴视唱歌曲。(教师指导长音要唱够拍,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三、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欣赏了悠扬的马头琴后,我们再来聆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两首歌曲在音色、节奏、旋律等地方有什么不同。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学生找出声音高亢明亮、旋律跳跃、节奏自由等特点。 2.教师介绍回族的“花儿”音乐体裁。 3. 再次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找出演唱中的特点(滑音的运用)。 4.教师出示《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谱例,学生随琴一起演唱,在演唱中感受“花儿”的特点。 四、总结对比 指导学生指出《嘎达梅林》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不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少数民族的民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民歌也体现了这些生活习俗和文化。希望大家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多欣赏我国的民间歌曲,通过它们去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和他们的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