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吹打锣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吹打乐曲,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此,乐曲的律动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乐曲开始部分,主题旋律主要用管子与乐队的一问一答的“对仗”演奏形式,特别是乐队锣鼓的抢眼进入,不仅使旋律对仗的特点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加强了整个旋律进行中的律动感。乐曲后半部分采用了下句重复上句的“句句双”手法,使音乐更显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富有农村的生活气息。这首作品结构严谨、工整。乐曲由慢渐快,乐段反复演奏3次,速度渐快,结尾处稍作展衍和延长。整首乐曲旋律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二、《老鼠娶亲》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绛州鼓乐。整首乐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之感。运用大鼓、大锣、大镲、小钹、排鼓、云锣、碰钟、木鱼系列、梆子系列、长拍板等打击乐器。将老鼠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的情景描绘的惟妙惟肖。作品体现了朴实、风趣的山西民间民俗,颂扬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极具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一、欣赏《小放驴》,感受、体验速度的变化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及河北吹歌的风格特点;了解“学舌”、“句句双”这两种中国民间乐曲常用的演奏手法;认识民族乐器“管子”并能辨别其音色。 二、聆听《老鼠娶亲》,感受绛州鼓乐丰富的音色及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并能通过随音响进行的编创表演活动,进一步体验节奏、力度、速度对刻画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一)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 1.学生分高低声部视唱巩固《彩云追月》曲谱。 要求:用轻声唱法、声部和谐统一、唱准切分节奏。 2.填词演唱 要求:咬字清晰、气息平稳连贯、两个声部平衡和谐。 (二)聆听三首音乐片段《雨打芭蕉》、《欢乐歌》、《小放驴》,辨别音乐体裁? 预设学生回答:《雨打芭蕉》广东音乐;《欢乐歌》江南丝竹;第三首? 教师补充:第三首音乐作品就是本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河北吹歌《小放驴》。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二、欣赏河北吹歌《小放驴》、绛州鼓乐《老鼠娶亲》 (一) 河北吹歌《小放驴》 1.复习我国民族乐器分类,了解吹打乐的种类。 思考:民族乐器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要求分为四大类,知道有哪四大类吗? 学生: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 教师介绍“吹打乐”。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音乐称为“吹打乐”。比较流行的吹打乐有西安鼓乐、晋北鼓乐、潮州锣鼓、浙东锣鼓、河北吹歌等。 【设计意图】复习民族乐器的分类,了解“吹打乐”。 2.聆听《小放驴》全曲 (1)思考:《小放驴》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给你的感受怎样? 教师提示:从乐器的音色上听辨主奏乐器。围绕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思考音乐的基本特征及音乐情绪。 学生聆听、思考后阐述看法:唢呐?吹管乐器与一些打击乐器。 乐曲的节奏比较宽松、匀称,旋律多用大跳并且有重复, (2)教师归纳:乐曲开始部分的主奏乐器为管子。其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听起来好像有浓浓的鼻音。速度由中速——慢——快;力度较强;情绪为热烈、欢快、诙谐。 (3)出示管子图片 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与箫相似,竹制或木制。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乐曲《小放驴》,感受管子的音色特点及音乐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力。 3.分段聆听 (1)聆听引子部分:感受管子音色。联想“跑驴”开场时的呼唤声或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2)视唱第一、二乐句,分析两个乐句的关系。 出示部分曲谱并进行聆听:黄的部分为管子演奏,红的部分为乐队演奏。 引领学生分为两组视唱曲谱,感受逗趣式的对答一领一和,了解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演奏手法——“学舌”,亦称为“对仗”的形式。 教师介绍作品:《小放驴》音乐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通过舞蹈戏剧性的描绘出“走驴”、“跑驴”、“惊驴”的情景,好像一个放驴的人和调皮倔强的毛驴诙谐的较量。不难看出这部作品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 (3)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作品旋律的展开多重复的演奏手法“句句双”。 这段音乐中,乐句、乐段或长或短,下句重复上句,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同样也是民间器乐曲常用的演奏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理解“学舌”和“句句双”的演奏手法。 4.再次聆听《小放驴》全曲,做实践与创造第三题的填空练习。 5.知识回顾:作品的体裁、演奏形式、主奏乐器、第一乐段曲式结构以及第二乐段旋律展开手法? 教师小结:河北吹歌是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流行于河北省,约有200年多年的历史。乐曲大多采用民歌和戏曲唱腔,以吹管乐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及弦乐器,故有吹歌之称。说起打击乐,绛州鼓乐最为有名。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课知识。 (二)绛州鼓乐《老鼠娶亲》 1.分段聆听 (1)第一部分“准备出洞”。感受排鼓奏出的 ,大锣、大鼓依次弱起,并逐渐加入不同乐器,出现的 ,音调。感受不同乐器音色、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形象刻画出老鼠在洞口贼眉鼠眼地观察周围情况时的警觉状态。 (2)第二部分“娶亲路上”。感受重点节奏型。 A: B: C: 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A(敲击桌子),第二组B(口念咚),第三组C(拍手) 各组派一名代表用现有的乐器锣、鼓、大镲进行配合演奏。 (3)第三部分“拜堂成亲”。感受不断重复的节奏型 。 全班学生敲击,体验乐曲热闹的场景。 (4)聆听第四部分“抱头鼠窜”。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速度、节奏、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设计意图】学习几种节奏型,感受、体验鼓乐塑造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力。 2.观看视频、聆听全曲并观察敲击方法。 学生用手势表示听到的每个部分。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为编创表演做准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3.编创表演 (1)要求:根据这段鼓乐所表现的情景,随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按“老鼠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四个锻炼的顺序,分组尝试编创活动。 (2)分组进行表演。 4.师生共同小结 《老鼠娶亲》是民间流传的民俗故事。是中国打击乐的传统曲目。整首乐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之感。 绛州鼓乐产生于山西的新绛县,声韵铿锵、气势磅礴、粗犷有力的风格特征,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的美誉,与绛州人豪放、刚悍的性格一脉相承。 【设计意图】亲自实践,体验演奏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作业 查找、聆听推荐曲目 (一)“河北吹歌”《小二番》、《小开门》、《万年欢》等。 (二)绛州鼓乐《秦王点兵》、《滚核桃》及其它鼓乐作品《老虎磨牙》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