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第八册教材 教材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以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叙事歌曲,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结构,以一个精心锤炼、富于概括力的曲调配以多段歌词,曲调优美动听,又略带悲凉的色彩,感情容量较大,充分寄托了人们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认为恰当的方式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能自主地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3.能积极主动与他人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并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意图: 本模块教者试图通过引领、探究、表现三个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的变化,表现同一旋律下不同歌词所表达的不同场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创意歌曲的表现方案,并在集体合作演唱表现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教学设计亮点: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初步体验运用音乐中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2.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表演方案,使学生在实践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 3.鼓励学生对音乐的多维的独特见解,并大胆、自信地用歌声、语言、指挥等来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能自主地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黑板、磁铁 教学过程: 一、 引领: 1.导入(CAI课件出示歌谱)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唱会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是一首由六个段落构成的叙事性歌曲。(课件)请你们想想歌曲的每一个段落所表达的情境都是一样的吗? 2.初步感受 首先让我们来看歌曲的第一段。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离我们显得有些久远。那是在一个宁静的山村里,牛还在山坡上吃草……(老师讲起故事的开头。) 老师是在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在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板书在出示的表格里)稍慢 轻轻地 娓娓道来 让我们就用这种稍慢的速度,轻轻地,娓娓道来的语气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吧。 学生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老师指挥。 评价:聆听你们的歌声仿佛把我带入到了那个遥远而宁静的山村。 3.范唱引领: (1)范唱 师:但是就在在九月十六的那天早上,鬼子的扫荡把山沟里原本宁静的生活给打破了。当危机渐渐逼近时,老师范唱声起(激情演唱第三段)。 (2)比较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老师演唱的第三段和同学们演唱的第一段有什么变化?(板书:速度:稍快了一些,力度:加强了一些。) 为什么我会加快速度,加强力度呢?生答(板书:紧张的气氛。) (3)特殊乐句处理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这一句的演唱在全段中有什么特殊处理吗?(速度慢下来)为什么要慢下来呢? (场景的变化需要,带有悬念式的疑问,因此把最后一句做了渐慢的处理。) (4)学生模仿 让我们就用中速稍快的速度、中强的力度来唱一唱歌曲的第三段。唱完后评价: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听出了暗藏的危急渐渐逼近。 二、探究 1.CAI课件出示:分组探究学习内容。 2.布置分组学习任务和相关要求。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大家信任的同学担任组长,到老师这儿领取一张表格,完成两项工作。 第一步:集思广益 请组长带领本组同学选一个地方通过讨论集思广益,让同学们来当小导演设计“二小带路”和“二小牺牲”这两个段落的演唱速度、力度甚至音色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歌唱情绪和场景。 第二步:实践检验真知 请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把你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唱一唱演一演,看看是否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请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在演唱过程中担任指挥的角色,指挥根据最后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指挥,同学们依照指挥的手势来演唱。 3.学生选择场地进行讨论和演唱体验。教师建议一组在教室外面走廊进行,并在学生中巡视指导。 三、表现 1.组长汇报设计的艺术表现方案。 2.选出指挥,组织组员唱一唱演一演,其他组学生听完后评价。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进行评价,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声音,关注指挥与组员的合作等,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初步体验了运用速度、力度甚至音色的变化来表现同一旋律中不同歌词的演唱,大家做的非常出色。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尝试把歌曲的第二段、第六段也运用自认为恰当的方法进行歌唱的艺术表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