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感于《三个和尚》 薛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有幸听过她的几次活动,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设计执教的活动内容丰富,环环相扣,且都很有特色。这次,她设计执教的音乐活动《三个和尚》亦是如此。
特色一:歌唱形式多样。
在学唱歌曲主唱部分的时候,教师先以清唱示范,让幼儿从听觉上先感受歌曲,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以幼儿的讲述随机出示对应的歌词图片,让幼儿形象直观地了解、熟悉歌曲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唱歌曲顺理成章,也使幼儿很快掌握了歌曲的主唱部分。接着,教师又以提问“听录音唱,听听和我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一样?”自然过渡到学习歌曲的衬唱部分。在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幼儿自己听辨、感知加入语气词后的不同唱法,又出示图谱、以接唱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接唱衬词的具体方法,学习衬唱。然后把主唱、衬唱连起来完整练唱后,老师拿出了一面自制的鼓开始边敲边说唱起来,吸引幼儿加入到说唱中去。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幼儿感知了说唱与节奏结合的歌唱方式。最后,又让幼儿戴上道具,边唱边表演歌曲,把主唱、衬唱、说唱、演唱等多种歌唱形式整合在一起,进行完整演唱。到此,幼儿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的歌唱方式,可以说:在歌唱活动中,这样的歌唱算是非常周全、水到渠成了。这么多的歌唱形式,老师能如此巧妙地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足见其教学功底的深厚。
特色二:教学用具巧妙。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制作了图片、鼓、服装道具、多媒体等的运用,来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图谱清晰、形象、鲜明,使幼儿一下子了解掌握了歌曲内容,学唱得法;说唱时鼓的加入,为歌唱渲染了气氛,又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表演时,幼儿穿上纸做的和尚服,戴上木珠项链进行歌唱表演,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而这些教学具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这些教学具的巧妙运用,使幼儿很快地掌握了歌唱的内容,学会了多种形式的歌唱,同时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老师做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包括教材的选择设计、教案的反复修改、教具的设计制作、幼儿的现有经验等等。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又有可能发生这样那样、不可预知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地进行随机教育、合理地调整活动等。从这点上说,薛老师设计的教案是比较完善的,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很有新意,令人不舍。也正由于这份“难以割舍”,使得整个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显得有些“赶”,特别是衬唱部分,感觉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我想:如果教师在设计实施活动时,能“忍痛割爱”,对活动稍做调整的话,那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说唱时请幼儿拍手打节奏、个别幼儿敲鼓,一带而过,把最后欣赏歌曲的VCD这一环节舍弃,在表演后结束活动;或者在活动前先把主唱部分学会,把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衬唱和歌唱表演上,可能更好、更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以上仅是本人在活动中的一点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