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施 小车、电子表、刻度尺、斜面、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1.结合课本的想想议议,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运动的快慢: a.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 b.公路上汽车和自行车、摩托车的运动; c.三个小朋友做游戏,一个发号,在相同时间内所跑的距离不同。 2.教师:你们在观看短片时,目光紧紧地盯着最前面的人或车,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他们跑得最快。 教师:那怎样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引入2 让一个学生上台,在讲台上放两个长度相同但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同时把两个相同的小车从两斜面上从静止释放,提醒观察两小车的运动情况。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讨论引入[1]中短片里刘翔、汽车、小朋友的运动情况,并说出他们跑得快的依据。 观看动画比比谁快,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得出: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板书) a.在运动路程相等的条件下,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b.在运动时间相等的条件下,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以上用到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在学生思索过程中展示材料: 2005年6月15日牙买加短跑选手以9秒77刷新了100米世界纪录; 2004年6月8日埃塞俄比亚田径选手贝克勒在国际田联金鞋超级大奖赛中,以26分20秒31创造了新的男子10000米世界纪录。 问:百米短跑冠军同万米长跑冠军,他们之间的快慢我们能判断吗? 3.学生讨论提出方法,总结得出比较快慢的另一种方法——比值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