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老师《除法的简便运算》这节课我想从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两个方面谈一谈。作为这节课的一个“学生”我先从学生怎样学说说吧。一:这节课的垫脚石即口算35×2、25×4、125×8设计的很巧妙。学生通过口算后头脑中即会出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字。这其实也是让学生在心里告诉自己能口算的就不用列竖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来验证运算的简便(动动脑,转一转就能解决问题)免去又动手又耗时的功倍事半。这一点在成人眼里也许不算什么,但心清如水的学生却分得很清。二: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取新知,在实践中验证算理很成功。如李老师在板出1250÷25÷5=1250÷(25×5)时,让学生观察等式,问生你能发现什么?到“做一做”第2题420÷3÷7,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地树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它们的积。从而精彩的完成目标(3——5)
三:我就从教师怎样教来谈谈。这节课中我感觉李老师的问弄混了学生头脑。李老师在在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一共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之后,教师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有同学提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还有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的这些问题与本题无关,教师也无法解答。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是什么呢?《数学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增部分。因此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显然课标不会错,李老师这样做也不错。但从学生的答中我们发现了异样。如果李老师这样问:看了这道题后你想知道每棵书苗多少钱,哪些问题是找到答案的关键?不知道这是不是像长跑比赛一样,目标定下,怎么跑随你呢?
总
结 为了使我们这个网络交流切实开展起来,李老师率先垂范,给大家带了一个好头,从李老师深刻的反思中和各位老师诚恳的评议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丝光芒,以往的教研活动,由于面对面的交流,很多老师表现得十分拘谨,甚至在评课时也只愿意叹一些面子上的话,那些问题、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我们一次次所谓的教研活动所抹杀了,由此而进行的教研活动也无非是假大空一类,并无太多实际的用处。
此次网络教研活动能以如此形式开展,给老师们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当然了,我们观课评课,其目的也是真诚的本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来进行的。授课者和观课者的双向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真诚”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没有尊重为基础,只提出问题而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大而空的教研活动没有人愿意参与。“双向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有了前面的基础,这种发展是自然而然的!
李老师的这节数学课从复习导入,到新知的讲授,最后到巩固练习,环环紧扣,效果也确实不错,纵览老师们的评价,本节课可以主要聚焦以下2个问题:
1、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
2、教师的有效引导上;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探究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