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有趣的变与不变》一课 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本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比较喜欢的事情,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从中找规律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上课开时,刘老师就说让学生通过解开密码锁去参观老师刚装修的房间。由此自然引出简单的排列规律,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的知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刘老师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也很精彩。另外,引导学生把图形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图片,每个人发拼图等。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刘老师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