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评《线段的认识》 王老师上了一节《线段的认识》,下面就结合王老师的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在教学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在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 新课标提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在课伊始,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毛线拉直,体验毛线由弯变直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课所涉及到的线段的一个特征——直的,有一定初步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段”与“拉直的毛线”,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给线段画一幅画,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折一折”并“比一比”,使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长短的,“连一连”,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给出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等等的操作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体验中扩充对线段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本节课中老师们都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线段也存在在我们生活中,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根据特征,在实践过程中自建线段 “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每一位学习者都必须自主地找寻自己的学习之路。所以在画线段的过程中老师没有让学生直接利用尺来画线段,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工具来画线段,学生所找的工具多种多样,但不管是什么工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直的。有了上述对线段的认识,老师又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纸创造出一条线段。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线段的理解。待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比比折出线段的长短,把学生的思维又唤回到线段的特征上来,并引出线段的另一特征:线段是有长短的。 四、一点建议 第一环节教学线段特点部分,对“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特点体悟不够,若让更多的学生去说一说,感受感受,可能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