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数学课中尝试三维目标的整合 ——执教《土地面积单位》反思 【案例】 一、设疑,了解教学起点(播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看懂这指示牌的意思吗?(草地2公顷,树林3公顷) 生:(摇摇头) 生:是草地、森林的大小吧。 生:表示它们的面积,我看到过这样的牌子,我爸爸说的。 二、复习导入 师:你说得很对,公顷也是一个面积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板书) 你可以从身边的实物中来找一找,说一说,或者画一画,1平方米、1平房分米、1平方厘米各有多大吗? 生:(实践操作,有的在画,有的在用实物相互描述它们实际的大小) 师:(反馈……)为什么没有人画1平方米呢? 生:太大了,纸上根本画不下来。 师:那你觉得1公顷能画下来吗 ?猜一猜,说说你的理由。 三、新授 (一)、认识公顷 的实际大小 1、猜测:你觉得1公顷可能有多大?为什么这么想? 2、学生猜,并让他们自己设法验证 。 3、教师总结,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即( )平方米。(怎么算出来的) 4、情感体验:(处是一组题目,把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操场、学校占地分别与1公顷比较,看谁大?扎实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5、实际运用(题略) (二)认识平方千米(设计流程同上) 四、畅谈感想 你对公顷,平方千米有什么认识和感受?你觉得它们应用在哪些地方比较合适,为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略) 【反思】 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所以设计中我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学知识、掌握推导过程的学习进程中牢固树立这两个地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自然生成“啊,这两个单位可真大啊”的深切感受。 本课主要采用“猜测——验证——结论出示——寻找生活中常见参照物,对比,建立实际大小的表象——运用,加深感悟,形成情感体验”的教学流程。教学中的“猜一猜”使所有学生快乐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有的说,学校占地有一公顷,因为我们的学校那么大!也有的学生说没有,因为他们步测和目测了学校的长和宽,相乘的积不足10000平方米,所以不足1公顷。这个结论的提出很有说服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让学生一下子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哇!一公顷竟然有这么大啊!”当教学到1平方千米=100公顷时,当有学生提出“用我们接近1公顷的学校来作比,1平方千米就有100个这样的学校那么大”时,学生们心中的体验更强、感受更深了,有的学生不禁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教师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呢?”“960万平方千米!”,这是多么地大物博的一个数字呀,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学生对“平方千米、公顷”有了深刻的认识时, “土地面积的计算”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机械练习。每计算出一个结果,他们就会下意识的想“这个计算结果代表多少个我们的操场呢”,于是每一次的计算应用,就会形成一次情感体验:“这个果园真大啊”、“”这片丘陵更大呢!”由此可见,如果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学到一些比较,联想等方法、技能,那么哪怕是枯燥的利用公式来简单计算也会变得生动有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 在这节课中,“猜测”调动了学习的情感,情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推动探索过程有序地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同时,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素材、方法的应用又进一步加深和强化了情感体验。初步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