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观人民大会堂》评课 《参观人民大会堂》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参观记。三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性强,是成功的课。在课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陈老师在引导孩子感悟大礼堂的雄伟时,“一盏红五星大灯……”一句时问学生:猜一猜灯这样设计的含义。应该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但如果换个角度:孩子们,看着这些灯,你想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红五星代表共产党,小灯代表人民”等时,教师再总结说:“是呀,这些灯的设计都有含义呢!”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己感悟,而不是被老师设计的问题牵着走。三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可以在这方面动点脑筋。 一、总体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三节课都是从整体入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参观了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用几个句子把这些参观的地方巧妙地连接起来?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理清课文脉络,使学生初步领悟参观访问形式的文章的大致写法。这是本篇课文的特色,也是文章的其中一个重点。 感悟课文时,静老师都紧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参观大礼堂)展开,通过感受大礼堂的两个特点:灯多、座位多,从而感受到大礼堂的广阔壮丽。蒋老师则以拍照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分别从正门的国徽和十二根大理石柱子、中央大厅的花板和地面,万人大礼堂的位置、大小、灯的华丽和礼堂的用场及宴会厅几个方面感受人民大礼堂的雄伟壮丽,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最后蒋老师播放了一组大会堂的照片,把课推向高潮。 二、体现了情趣与理趣的和谐统一。 本文所记叙的事物较多,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把这些地方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意图不仅让学生感受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我想还应该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并能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类似文章的介绍。在本课的学习中,三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篇课文的文体特色,如在理清参观的地方后,让学生找一找:课文用几个句子把这些参观的地方巧妙地连接起来?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理清课文脉络,使学生初步领悟参观访问形式的文章的大致写法。又如在课的中间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训练语言的运用,让孩子学着介绍大礼堂。郑老师还加上了交际对象:当导游向外国友人充满自豪地介绍大礼堂。三节课都是从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再到运用语言,充分体现了情趣与理趣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语言时紧扣语言特色,回归本然。 弄清楚人民大会堂各个部分(尤其是大礼堂)具有什么特色,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在感悟课文中,三位教师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如大礼堂的“灿烂的光芒”、“满天繁星”、“晶光闪耀”叔叔例举的数字等。如蒋增裕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正门的特点时,通过“你在照片上看到了什么?”的问题统帅回答,当学生回答“大理石柱子”时,他把课文中的大理石与阶梯教室的地面比较,使学生由衷地感到大理石的亮和美,指导比较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