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直面苦难 一、导入新课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霍金被病魔束缚时是怎样的痛苦,而宇宙中却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利时最初的心境,但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二、检查生字词及课前预习情况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浑浑噩噩( è ) 慰藉( jiè ) 荒谬( miù ) 旋涡( xuán wō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miù 纰缪 miù 未雨绸缪 móu 缪 miào 杀戮 lù 寥寥无几 liáo (二)请大家围绕“直面人生”专题中的司马迁、屈原、鲁迅是怎样直面人生苦难的,思考他们面对苦难都做了些什么,并用简短的话,描述他们的抉择。 [明确] 1、司马迁面对“苟且”地生与“勇敢”地死的抉择,宁可“隐忍苟活”,也要为实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而活,终于成就了千古不朽的盛名,《史记》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直面苦难,战胜苦难,实现永恒,这就是司马迁的选择。 2、屈原胸怀对楚国命运的殷殷赤诚,随遭流放,不改其心。面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现实,坚守清白,坚守美德,“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而不改其志,最终选择了投江殉国,这是屈原的抉择。 3、鲁迅先生作为对中国现实深切哀痛的人,面对“三一八”惨案所带来的巨大苦难,坚守自己的理想,直面惨淡,正视鲜血,勇敢地发出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这就是鲁迅的抉择。 三、问题探究,把握主旨 1、以上三位学者文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直面苦难,体现了自我生命的尊严。那么周国平又是如何看待苦难的呢?文章中作者交待的苦难包括哪些? [明确]:社会悲剧——个人在生活中遭遇的重大挫折 自然悲剧——个人不能抗拒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 2、那么人类对待这两类苦难又是怎样去“直面”的呢? [明确]: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咬牙挺住,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3、这两种直面苦难的表现在作者看来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具有浪漫气息、英雄色彩 最本质的悲剧、最真实的勇气 4、人类“直面“两种苦难的表现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明确]:“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 在社会悲剧面前,唯物者相信历史是公正的法官,唯心者相信上帝无所不在,人道主义者相信自己的良知、个人的责任。英雄们面对苦难的抉择,完全是一种信念使然。 生命在大自然的毁灭面前,反抗无助,注定失败,所以生命是脆弱而卑微的。正如帕斯卡尔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也决定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悲剧是,勇敢地接受,本能地承受,不倒下,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5、作者对于这两种表现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明确]:否定(“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彻底否定,语气愤激 “何必用”——包含作者的不满和感叹 肯定(“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与传统的英雄主义苦难观不同,作者倡导的是普通人的苦难观。 6、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呢? [明确]:“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存在,它们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由此可见,苦难具有消极作用,我们一定要认清它的消极性。同时,苦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只有当苦难降临时,感受将会是最深刻也是最无奈的。 7、作者认为芸芸众生应该怎样去“直面”日常生活中的苦难呢? [明确]:“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苦难,才显示出人的尊严。” 面对苦难是,不要“期待奇迹般的变化”,不要期待英雄,我们终究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我们只有鼓足勇气,直面苦难,活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是作者对我们的期望。 四、结合相关作品介绍作者,了解作者所倡导的芸芸大众的苦难观 [明确]:《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记述了一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因为父母不愿意孩子成为残疾人,一直不舍得让他做手术,当父母终于下定决心,要给妞妞作手术时,已经来不及了。任何治疗都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了。然而,妞妞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或是消极的等待亲生骨肉一点点死去,他们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面对妞妞的死这一自然悲剧,作为父亲的周国平只能默默接受,陪伴他的女儿直到生命的最后。这一深刻体验也深深留在了作者的心中,而在短暂的562天日夜里,周国平也悟出了许多对人生的感悟。 五、请大家联系平常生活,归纳“人类以软弱的天性承担苦难,活出尊严”的一些故事、情节、电影场面或画面。 [明确]:《泰坦尼克号》中有这么一个场面:当船体撞上冰川,人们在甲板上往来穿梭,各自逃命时,一支乐队却在认真地、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演奏。琴声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音乐的享受,不仅是临终前的安宁,更多的是对一生的回顾,对无愧无悔人生的一种壮丽的诀别豪情。面对自然悲剧,这些小提琴手们显得多么镇定、坦然,这才是人在大自然面前最崇高的尊严。 确实,当灾难席卷而来的时候,有些人的从容镇定让我们看到,原来渺小的人类也可以这样伟大。灾难可以毁灭他们的肉体,但是却无法让他们真正地倒下。 六、拓展延伸,合作探讨。 请联系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在苦难面前将会怎样去“直面”? 七、课堂小结 高尔基曾经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面对苦难,英雄无所畏惧,让人敬畏;直面苦难,平凡人用软弱的天性去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让人感动。 八、板书设计 浪漫气息 否定美化苦难 社会悲剧 英雄色彩 认清苦难的消极作用 直面苦难 倡导普通 周国平 最本质 肯定苦难的存在 人的苦难观 自然悲剧 最真实 尊重人的软弱天性 提倡以软弱承担苦难,显示尊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