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入侵者》评课稿 说明文想教什么?相信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要抓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但是怎么抓?是肢解文本,一条条对着分析,找寻答案,还是理解文意与把握体裁特性、文本特点“分而治之”?甚或宕开一笔,进行生态教育,搞成环保课?这是我对上好《生物入侵者》的最大疑惑。 今天听了陈蕾蕾老师讲的《生物入侵者》,现把自己的听课感受整理如下: 1.听过陈老师执教《生物入侵者》一课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教态自然、从容,一点都没有开课老师的紧张感。 2. 导入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生物入侵者”学生太陌生了,可是导入的这则新闻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老师告诉同学们,这只500多岁的美国龟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它吃掉,学生带着疑惑读课文,知道这只美国龟就是“生物入侵者”,然后再从文中找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能明确了。这样就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3.课堂细节不能忽视。我们常说有了小处的积累,才会有大处的壮阔、从容。同样我们的课堂也应关注细节。比如:导入时,学生回答“水葫芦将河道堵塞了”。但却把“塞”念成了sāi,其实准确读音应为sè,但教师没有纠正学生的错读。虽然这是非常细小的问题,也不是本节课重点,但我觉得语文学习不能忽略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即使这个词并不在文中出现。 4. 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也要关注。而且不仅是大环节之间要自然过渡,小环节之间也要衔接好。这能使教学思路清晰,也符合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否则就会给人割裂的感觉。而一堂课应是一个连贯的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