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千年梦圆在今朝》 杨老师在本组骨干教师中相对来说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但是她的魅力仍不减当年,她始终面带微笑,课堂上运筹帷幄,不急不躁,就是学生的好朋友;她又是一个具有挑战精神的老师,这次上课选择的《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学生感觉生疏的内容。杨老师充分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内容上放低要求,在粗知内容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应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读懂课文。我从这节课受到一些启发,只怪自己才疏学浅,难以妙笔生花,请杨老师和在座的各位多多谅解。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的特点。 1.紧扣导读,思路清晰,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上课伊始,细心的老师说起学生的日记,孩子们在日记中谈了很多美好的梦想,这样很顺利地过渡到祖国的梦想这一话题。在出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梦?千年梦是怎么圆的?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读课文的主线,然后提醒学生注意导读提示,明确了学习的要求,进而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画边思考。这样处理,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的具体内容较为繁杂,杨老师又设计了让学生写下梦圆过程中的具体事件,板书时又进一步浓缩,提炼为用小标题和词语形式予以概括,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脉络了然于心。 2.抓住重点语句自读自悟,体会科学精神。 在研读的过程中,杨老师也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一是落实基础知识,她把学生最容易读错的词语集中展示,请小老师提醒和领读,防止出现“南郭先生”,她关注学困生,不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学得扎扎实实;二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梦圆”的困难,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杨老师处理教材得当,突出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中的几个句子,让学习抓住关键词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体会三个“最”字,一组数字的作用及排比句的深意。充分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体会句子深刻含义的能力。而老师则适时地小结、鼓励、引导,使孩子们的思维动起来。 在处理重点句子交流这一版块上,杨老师抓住了重要的几个句子,充分让学习谈自己的理解,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在从中,老师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我的耳旁总能想起她亲切的话语:“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懂了什么?” 3. 突破难点,用多种手段激发民族自豪感。本文时间跨度大,航天事业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熟悉,有许多的专业术语,这使理解的深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杨老师采用“情景交融,以读悟情”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教师精心选择的图片,如航天英雄杨利伟、神六、神七、神八、神九让学生感受科技力量的逐步强大,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尤其是“陵园”这张图片介绍许多年轻的科技人员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深深地感动了每个孩子,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教学拓展有实用性和教育性,教师启发孩子们:飞天梦不会停止。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你想到了什么?想做点什么?这种引导让学生不满足于把握课文内容,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没有遗憾的课堂不是最优的课堂,所以提一点问题与杨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杨老师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倾听、交流。但是合作学习的时间有点短。我想: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学生的见解会更全面,也更深刻。这也是我课堂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杨老师的课堂朴素、自然、清新,就像一幅山水画,这份美丽永驻心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