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 谢老师通过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爱鸟意识。 一.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态亲切自然,效果好。 二.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上能从学生贴近生活去观察所学内容,能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好基本技巧。 三.尊重学生独特感悟 在批注阅读基础上的汇报交流,学生的见解一个个具有浓厚个性色彩。而对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谢老师都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文本,使他们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最终真正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解读“排空而至”这个词时,学生开始只从字面理解了它:“排着长长的队伍飞来。”在肯定他的同时,谢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灰椋鸟飞来时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的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 四、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根据文本留下的“空白”,谢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教学“先回来的鸟……汇合。”部分时,在学生理解了“倾诉”、“呼唤”、“应和”的意思后,谢老师让学生再读句子并想象鸟儿们在倾诉些什么?会怎样呼唤?又会应和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鸟儿在相互交流一天的经历,有的说父母在呼唤自己的儿女回家……以丰富的联想来填补空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阅读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能大胆以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个性化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无论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站姿、表达的流畅性、以及条理性上都可以看出本堂课谢老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这一学习习惯的特别培养。教师评价性的语言还可以更加充满个性化、激励性,让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