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摩了戴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发现戴老师从当代儿童的认知心理动身,借鉴中国传统诗文学习的优良经验,古为今用,探索出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吟唱"教学法。 戴老师抓住古人作诗吟诗的平长仄短的规律,带着学生读诗、唱诗、吟诗,情感慢慢流露,戴老师在执教《送元二使安西》中,采用“读—唱—吟”三步曲,引导学生咀嚼和体悟诗句的情味,在反复吟唱与融情想像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他独具匠心,教风新颖,把“读”放在首要地位,指导学生说出节奏,唱出韵律、吟出诗味。把第一、二句借助课件展现塞外苍凉的景象,把学生引入边疆荒漠,感悟诗人身临其境与朋友别离的凄惨、依恋、难割难舍之情,为理解第三、四句作好扎扎实实的铺垫。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戴老师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教学“劝君更进一杯酒”一句,自问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它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让学生读中去品味,唱中去思索,吟中去感悟,品出了无奈,品出了悲伤,品出了离开朋友的伤心!在通过对“酒”的多元解读后,进而劝慰老朋友:请再喝下一杯离别的酒吧,是杯友谊的酒,是杯连心的酒,是杯祝福的酒啊!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试想此情此景,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很难生成,当平面的诗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想像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进入情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喷涌而出,一泄千里,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一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福。 总之,戴老师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唱—吟”三步曲,以情感为主线,给课堂注入了浓浓的人文色彩。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能力因有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有感情才有了灵性。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古曲,古乐等艺术形式与古诗相激荡与共和。课有了活的意蕴和美的意境,真正做到情在自己读中感,理在自己读中悟。意“吟—唱”的魅力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充分展示了优秀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吟诗时都哽咽了,但是他的诗的理解,情感的投入也已经是不需要言语来表达的了。 戴老师说,古诗要上出诗的特点。要上出诗的特点就要了解作者的特点,我们都知道王维万年被称为诗佛,佛语有云“从有到无,从无到有”,而从戴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到,诗中有“柳”、“客舍”“酒”,都化作一个字“情”。从戴老师课堂的课堂上可以看出老师虽然教了一首诗,但他对于王维的所有诗,对于作者的生平等等都有着潜心的研究。 戴老师的课堂让我学会了很多,一定要多读书,勤思考。让自己有厚实的文化积淀,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