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狼借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向狼借路》。 《向狼借路》这篇课文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勇者无惧”。这是一篇外国作品,故事发生在1857年的冬天,文中的作者只身一人去深山旅行,当他经过霍普河谷的时候,遇到了那里的六只森林狼。他深信如果他掉转身体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逃跑,那么整个狼群就会在顷刻之间将他扑倒,撕得粉碎。所以他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向狼借路,凭借着对狼的了解和作者的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地借到了路。课文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震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
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3、体会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体会一些语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上。难点是:让文章牵动人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紧张、恐惧和勇敢。
这节课我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森林狼,走进作者的内心。用“狼的可怕”和“作者的勇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在危险中怎样保护自己。
在设计这节课前,我们团队曾有过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整节课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这是一只怎样的狼?作者是怎样做的?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另一个思路是按段进行教学,三次反复强调狼的恐怖和作者的勇敢。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教学思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
下面我主要说一说教学设计的流程这个环节。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精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重点放在课文的2——5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我与狼进行了哪几次的较量这个问题展开研读,体会描写狼的行为和我的表现的句子,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这条大的主线感知课文,不用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打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知道了作者与狼进行了三次较量:50米时、25米到30米时和通过狼群后。在这三次的较量中我力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中狼群的可怕和作者勇敢的精神。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课中是如何指导朗读的。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为了渲染出当时恐怖的狼嗥下,令人窒息的环境,我先是让几个学生试着去读,可是实际效果却是差强人意。怎样才能让学生去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感受并把它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呢?看来只有我亲自上阵为同学们示范一下了。我阻止了乱纷纷的想找感觉却找不到感觉的学生。“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来处理这一段的?”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我这里。“领头的狼把头往后一仰,大声嗥叫起来,声音悠长而持久,其余的狼也一起嗥叫起来。这种嗥叫声是我从未听见过的,极为阴森恐怖,令人丧魂落魄。可怕的嗥叫声响彻寂静的河谷,从周围的山岭传来回声,从更远的山岭又传来回声的回声。”伴着我动情地朗读,看到学生们都已经进入了状态,我适时的播放了课前准备好的狼嗥叫的录音,一下子就把学生带了我的语气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中,使学生和作者有了相同的感受。再去练读这一段落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带着害怕的语气去朗读。
在学生找到这一朗读上的法宝之后,后面的阅读教学我便抓住教学要点将阅读提示提供给学生,剩下的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去应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有一段作者的神态描写:“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也没改变行进的路线。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我将语句中的两个词抓住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1、将第一句中的“总算”去掉后比较一下这两句话的区别,注意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加点字的作用。学生一边小声读一边就感觉到了“总算”一词写出了作者心里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走过去的,去掉后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
2、我提问:“将军在士兵面前走过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生答:“威武、神气。”我又问:“同桌互相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议一议‘尽管我的心里害怕的要命,可依然能装出无所畏惧的样子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生:“勇敢的精神。”这样,通过水到渠成的阅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又增长了阅读的能力。
课的最后,在学生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收获,找到了一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锻炼学生扎实学习的好习惯的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一定会将这节课的收获细化为点点清泉,滋润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孩子的心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