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此词为我们展示了西塞山春天桃红柳绿、鱼肥水美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融入大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美好愿望。 诗歌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肖老师用生动的课例,给我们年轻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词中所蕴含的画面;读出诗人的愉悦心情。肖老师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青山绿水,白鹭高飞,鱼儿畅游,斜风细雨,渔翁垂钓”的美好景象,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感悟到诗人心境之悠然,促进了学生对词的理解。同时,教室紧紧抓住“不须归”这三个字眼,带领学生寻找不须归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不须归除了有美景方面的原因,还因为此人向往过悠闲自得的生活。同时教师还补充了白朴的《天净沙·秋》,升华了学生对这首词的感悟,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张志和身上,而是构建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总体教学流程来说,本课流畅自然,环环紧扣,老师时时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感古诗教学之难。古人云: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古诗教学难在内容跨度大,其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甚远,再者就是其文化底蕴深厚。我喜爱读古诗,它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在这次的“秋实杯”展课中,肖老师以大师的风范,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别致而唯美的语文课,使“难”得以化解。 肖老师在教学中能从容地带着孩子,走近古人和古人诗句,让学生在诗词的语句中慢慢品读、体会。整堂课贯穿一条线“画——人——心情”。她先从“颜色”入手,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颜色,然后总结出一些优美词语,让学生诵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知道它们用来描写什么,有什么特点。之后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填空练习。在肖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入情入境,朗读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在两次的练习展示中,孩子们对《渔歌子》所描绘的美景又有进一步的了解,真正是走进了作者,走进了词所描绘的图画中,并为之动容。 对人的感受主要是体会人的心情,虽然《渔歌子》中没有出现轻松、愉快、高兴等词,但词中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由此看出作者的心情轻松愉快。接着学生在观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景后,能受到启发,活用刚才积累的词语,用优美的语言,解读诗歌,回答问题。他时时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的魅力,就在这语言文字里。 学习先从身边的好老师开始,这真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使我受益匪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