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有感 今天我听了于老师的《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我觉得于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但我们要理性认识自主,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引导下的有效的自主、有序的自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课的教学中于老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塑料和其它的材料,从而总结出塑料的许多优点。如:通过与纸袋的比较,得出塑料结实、防水、轻便等的特点;通过与陶瓷的比较,得出不易碎、密封、携带方便、功能多、美观等特点。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学生在该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老师注意了方法的给予。 2、调动生活中的经验 于老师在课中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用塑料制成的?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乐于进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塑料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用品、寝室中的生活用品 、教室里、老师身上、自己身上纷纷找到了塑料,丰富了整堂课的信息容量。 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道塑料的优点,于老师在教学时引发了这样一个话题:老师想到大扫除时要选购一个洗手盆,大家一块儿出出主意,木盆、糖瓷盆、塑料盆,该挑哪一个?让孩子们货比三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选择。 3、渗透辨证主义思想 塑料的优越性使它造福于民,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它本身存在的不足,耐热性差,时间久了容易老化、变形,不易分解;二是人类造成的白色污染。于老师在本课的最后话锋一转,塑料给我们带了这么多的好处,可是美国的一家媒体为什么称它是最糟糕的发明?从而得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任何发明创造只要我们使用不当,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中渗透辨证主义思想,并让学生保持着这种思索的热情。 真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