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聋校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故乡(第三课时) 【设计思想及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小说的教学目标: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乡》一文是聋校高中一年级选学当前普校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训练的主题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鲁迅先生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了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故乡》(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着重通过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对比描写引导学生去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体会闰土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同时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聋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触的小说比较少,对小说的特点不甚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环境描写多姿多彩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和表达的主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分析闰土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闰土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对比描写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中年闰土的形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现在看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怎么样。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肯定学生完成的情况,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闰土的形象。 (设计意图: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提纲进行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查学生预习完成的情况并进行充分的肯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分析闰土的形象。 1、引入: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那么闰土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现在我们首先来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 2、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 3、课件出示“少年闰土”(刚到“我”家、刺猹、捕鸟)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文分别指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态的句子,然后读一读,分析。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动作语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活泼、机智。 (设计意图:聋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出示“少年闰土”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少年闰土外貌、动作描写的理解。) 4、引导学生理解闰土对“我”的态度、对活生活的态度。(通过提问、请学生指出相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分析等方法) 刚到“我”家时表现: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闰土 在“我”家时:告诉“我”许多稀奇事 。 和“我”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分别后: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我”也送他东西。 闰土和“我”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闰土: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无忧无虑,快乐纯真。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闰土:刚到“我”家时 ——→在“我”家时——→和“我”分别时——→分别后的时间顺序引导学生理解闰土对“我”的态度、对活生活的态度,能够使学生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5、过渡:少年闰土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快乐纯真、勇敢善良的美好形象,那么,事隔二十多年后,当“我”再见到闰土时,闰土变成了怎样一个人呢?我们现在来分析中年闰土的形象。 6、朗读第54自然段—76自然段。 7、引导学生着重抓住重点句段,从“我”见到闰土的反应、与闰土接触时的心理活动和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分析。(通过提问、请学生指出相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分析、演示等方法。) “我”见到闰土时:非常吃惊——二十多年的沧桑,闰土变化很大,使“我”格外吃惊。(引导学生演示) 课件出示“中年闰土”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文指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然后读一读,分析。 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饱经风霜。(与“少年闰土”外貌比较——穷苦窘迫、判若两人)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见到中年闰土的惨状,又联想起少年闰土的形象,“我”的内心翻腾着、思索着、询问着。 “他站住了……却没作声。”——闰土见到童年好友是高兴的,但是二十几年的世态炎凉使他感到痛苦、难堪。(引导学生演示)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叫道:‘老爷!……’”——“终于恭敬起来了”蕴含着深沉的悲哀。省略号表示除了“老爷”这个称呼之外,“我”和闰土之间无话可说了,少年时代的纯真友谊已被深严的等级观念所取代。(引导学生演示)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感到很害怕、很悲哀,竟然与闰土的隔膜到如此地步。(引导学生演示)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闰土对现实生活不满和无奈。(课件出示中年闰土麻木的图画)(引导学生演示) “不太平”——说明战乱兵匪祸害严重。 “没有定规”——说明社会制度混乱。 “他只是摇头……仿佛石像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刻画出闰土内心不平,却又无力反抗,更不知如何改变现状的愚钝、麻木的木偶人形象。(引导学生演示) “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才是闰土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才是闰土经济活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真正原因。 “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一副香炉和烛台,” —— 反映出闰土的麻木迟钝,将改变现实希望寄托于神灵。 (设计意图:1、“我”见到中年闰土时,我”的反应及心理活动和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是最能体现闰土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去分析,这也是该课时的难点所在。2、注重引导学生演示“我”和闰土的神态、动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和闰土内心世界的理解。) (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分析、对比过程中,通过课件显示下表)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 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饱经风霜 动作语态 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 说话脱口而出 滔滔不绝——活泼机智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只是摇头 默默地吸烟 说话吞吞吐吐 断断续续——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对“我”的 态 度 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无忧无虑,快乐纯真 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显示,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闰土的巨大变化。) 8、小结: 1、什么原因使闰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前后判若两人呢? (先请学生思考、尝试归纳,然后老师再总结。) 表层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 深层原因: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 。 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2、看到闰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闰土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体现,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小说的主题。) 三、作业: 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闰土发生变化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