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数学必修2说课稿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
我叫**,来自**师范学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空间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
线面关系是线线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线面平行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多年来,高考立体几何第一问往往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因此,要求学生在回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的基础上学习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
二、目标分析
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掌握转化的思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已有的直线与直线平行的知识出发,共同探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的正弦定理;
(3)、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在教法上采取三主教学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
1、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书本的图形动起来,加强了教学的主观性;
2、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为学习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准备
(1)、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①、直线与平面平行;
②、直线与平面相交;
③、直线在平面内。
(2)、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有几种方法?(结合图形)
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②、平行四边形的两边;
③、平行公理;
④、平行线截比例线段。
2、讲授新课
(1)、新课导入
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的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教学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
①探究:有平面和平面外一条直线,什么条件可以得到
分析:要满足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思想:线线平行
②练习:
a、判断对错
直线a与平面不平行,即a与平面相交。
直线a//b,直线b在平面内,则直线a//平面。
直线a//平面,直线b在平面内,则直线a//b。
b、在长方体ABCD-A’B’C’D’中,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解略)
3、例题分析
(1)例1
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来连线平行于经过的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改写: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分析思路 学生试板演
(2)例2
在正方体ABCD-A’B’C’D’中,E为DD’中点,试判断BD’与面A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思路 师生共同完成 小结方法
变式训练:还可以证明哪些面平行
(3)练习: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是AB,BC,CD的中点,探索可以证明哪些线面平行。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深化
采用课后练习第1,2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1)、课时小结
①知识总结: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
②方法总结: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
(2)、反思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择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择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课后习题A 1,2,3;
选择题:如图,已知P为△ABC外一点,点M、N分别为△PAB、△PBC的重心。求证MN//平面ABC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课堂的内容和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了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节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