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常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一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密切相联系的。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学生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然处在记忆的层次。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具体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
(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
(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
(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经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领略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与同学讨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
演示实验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法、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一个小磁铁掉进装满水的塑料盆里,用什么办法可以不碰到水而把小磁铁捞起来?学生积极思考,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学生举出相互作用的例子。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提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可能具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勤于猜想,善于猜想。
2.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演示三个实验:皮鞋刷与皮鞋刷摩擦、磁铁与铁块相互吸引、带同种电荷的小球相互排斥。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性质相同的一对力。接着学生设计实验,得出“两个力的作用线始终在同一直线上”的结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实验,学生是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3.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学生分组,操作弹簧测力计互拉实验。学生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结论;接着参照课本演示力传感器实验;再设疑问:如果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它们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会相等吗?演示浮力和浮力的反作用力实验。最后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设计意图:弹簧互拉实验是学生必做实验;力传感器又能显示任意时刻两力大小关系;浮力与浮力反作用力的实验把学生易忽视的力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4.例题分析,讲练结合。
(1)人在行走过程中,人与地球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哪几对?人受到的力是这些力中的哪几个?地球受到的力又是哪几个?
(2)一个铁环静止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示数是4N,求铁环所受的重力;写出求解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应用知识。
5.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a、小风扇变轻实验。在电风扇不工作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当电风扇工作时,观察示数有何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
思考:1.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一实验,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
2.直升飞机升空的原理。
b、小童车“吹飞”粉笔灰实验。将小童车驱动轮架空,使后轮漫漫接触铺有粉笔灰平台上,在后轮接触粉笔灰的瞬间,粉笔灰向后飞出。
思考:1.如果小童车接触的是地面,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2.汽车前进原理。
设计意图:实验简单易做,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小结与作业
以问答的形式来完成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哪些性质?
2、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新课引入时遗留的问题。
作业:课本中“问题与练习”的第4题。
六、板书设计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数学表达式:
七、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三个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五个实验,通过这五个实验,来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积极探索,进而达到知识的建构。为了直观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我再设计了两个实验。整个设计中实验较多却不重复,且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阅读推荐: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4 Making The News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说课稿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说课稿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