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
|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收集与生态系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收集与生态系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
培养学生收集并分析资料的能力。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
1、播放喜羊羊灰太狼视频,兴趣导入
2、根据动画中的角色提问:视频中体现了怎样的一条食物链?
3、提问:哪种生物最多?哪种生物最少?
4、对学生回答引伸:不但是数量,能量也存在这样的多少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多少关系,也是呈现出一定的比例的。让学生阅读能量十分之一定律的资料。
|
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并阅读十分之一定律的资料。
|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
3、模拟实验
探索新知
|
根据能量十分之一定律的资料,进行小游戏,让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分组合作完成。游戏步骤如下:
利用桌上代表不同角色的纸杯进行摆放,体现草、狼、羊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引出数量、能量金字塔的概念,顶级生物讨论)。
|
分组合作,按照步骤,进行游戏。学生分组实验,并由代表组上台展示摆放的结果,台下同学向台上同学提问,老师向台上同学补充提问。学生得出结论:生物的数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并呈金字塔状。
|
从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从摆放模型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4. 变换情境
提升能力
|
1、分别设置雨水充沛使草增加,大火焚烧使草减少两种场景,让学生利用桌上的杯子摆放草、羊、狼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学生利用桌上的纸杯分别摆出了草增加和减少时草、羊、狼三者的关系。
|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2、分别设置迁入羊、迁入狼两种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此时该生态系统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分情况进行讨论:短时间如何变化?长时间如何变化?最终如何变化?
3、设置人类捕捉了大部分的羊的场景,为了使草和狼的不发生改变,让学生重新摆出此时的关系。
给学生提供代表兔子的杯子,帮助学生重新摆出稳定的关系。
展示森林、草原、城市、农田四大生态系统,让学生分析哪种生态系统最稳定,哪种最不稳定。
|
通过亲自动手摆放,更深刻地理解数量和能量的金字塔。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分短时间、长时间、最终这三种情况分析此时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从讨论结果中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
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兔子纸杯,重新摆出稳定的关系。从摆放中理解当食物链增多时,生态系统有可能恢复稳定。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得出: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
在学生熟悉了游戏的基础上,设置变换多种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推理、概括的能力。
|
5、分析实例
突破重点
|
(过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否说明没有任何破坏力量能够摧毁它呢?
1.用图片展示“舟曲”、“玉树”、“云南”城市生态系统在泥石流、
地震、大旱前后的变化,并设问:①“舟曲”、“玉树”、“云南”城市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②灾后这三处城市生态系统十分难以恢复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差别中寻找答案。
2、通过播放兴趣小组实地采访渔民,调查湘江鱼类数量和种类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寻找鱼类数量和种类下降的原因。
3、教师展示每组学生收集的种种生态系统遭破坏的实例图片,并让学生派代表分析其原因及对人类的危害。
|
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干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因素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生仔细观看兴趣小组外出调查的记录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看法。得出结论:某些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生发言,对不同图片进行分析。
|
以时政新闻热点为例,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可导致生态系统遭到彻底的破坏。
通过学生亲身调查采访,让学生切身感受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从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让学生明确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6、体验反思
升华情感
|
最后以小鸟的来信引人深思,呼吁保护环境。
|
学生发言,发表如何保护环境的观点和看法。
|
以学生发言作为本堂课小结,加强了环保教育。
|
相关阅读推荐:
› 生态系统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