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材92页。
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加减法口算的延伸。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是以后学习万以内加法笔算的基础,对乘除法笔算也有铺垫作用,在计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百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生活中会用到口算解决问题。但计算准确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当,算理不清,准确计算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关键。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 结合情景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准确口算。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勤于思考品质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口算。
教具:课件、乘车方案表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及《课标》倡导的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我选择了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采摘活动为情景贯穿整节课,共设计了3个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 动态情景,引发问题(3分钟)
春季实践活动开始了,课件演示同学们准备乘车去采摘,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兴高采烈整装待发,一辆辆旅游车从远处开来,使静态的情景动态化,车身上“限乘51人”的字样明显夺目。自然引发了部分同学的疑问,这时生活经验丰富的同学解释到就是每辆车最多能乘坐51人的意思,大家恍然大悟。随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二1有24人,二2有21人,二3有23人,二4有29人,怎样乘车好呢?通过大家交流、分析、汇报,如果一个班一辆车太浪费了,三个班一辆车肯定超载,太危险,渗透了安全、遵纪守法的教育。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还是两个班一辆车比较合适。这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分析选择,从多种方案中筛选出合适的答案,缩小了研究的范围:哪两个班可以乘坐同一辆车呢?便成为了本节课的主线问题。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自然形成,这是课程资源生成性的具体体现。
活动二:乘车方案,解决问题( 25 分钟)
通过研究最佳乘车方案,归纳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层层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我用4个环节来完成。第一步,先在组内把你能想到的乘车方案填写在表中,再估一估哪个方案最合适?估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也是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应有的能力之一,学生通过填一填、想一想、估一估对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和推测。我就走进每个组中了解情况、观察哪个组是有序的思考。
乘 车 方 案
|
列 式
|
方案一:( )班和( )班同乘一车
( )班和( )班同乘一车
|
|
方案二:( )班和( )班同乘一车
( )班和( )班同乘一车
|
|
方案三:( )班和( )班同乘一车
( )班和( )班同乘一车
|
|
|
|
|
汇报时请可行方案找全的那组先汇报,请他们组介绍找全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到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其他组也可补充,也许还有其他的方案下一步再研究。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1)+(2)
|
(1)+(3)
|
(1)+(4)
|
24+21=45人
|
24+23=47人
|
24+29=53人
|
(3)+(4)
|
(2)+(4)
|
(2)+(3)
|
23+29=52人
|
21+29=50人
|
21+23=44人
|
第二步,通过估算,多数学生会认为方案二最佳,到底真的最佳吗?需要准确的结果来验证,进一步研究本课的主线问题。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说怎样算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时我走到学生当中和他们一起探究,了解学生的思路和交流后学生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以便于而后更有效的组织汇报。
第三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和学生知识生成的状态,开始组织学生汇报。我预计多数组都会有多种方法,先请方法较少的那个组发言,因为有可能这个组的同学思维不是很活跃,也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预计计算24+23会出现的方法有,①可以先算20+20=40,再算4+3=7,最后算40+7=47,也可能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借助整十数加法的经验算;②借助竖式计算的经验算。计算21+29,当学生介绍1+9=10,20+20=40,40+10=50时,用小棒辅助理解。2个两捆小棒和在一起是4捆,一根和9根走到一起并自动捆起来,跑到了整捆的那边,就成了5捆,形象的再现了进位加法的算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突破进位加法口算的难点。还可能出现的算法有:把29看成30,30+21=51,51-1=50,和把21看成20,20+29=49,49+1=50。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算法只要正确都给予肯定。《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构建方法。在交流、比较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得出的准确值,验证了方案二是最佳方案,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初步探究了口算方法,也从中体验到了设计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四步,带着喜悦继续验证其它两种方案。因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接受理解能力不同,允许他们用刚才学到的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验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两种方案都超出标准,不能实施。学生可能还会想到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可以把超载的同学分配到另一辆车上,就可以安全行驶了。这里要肯定学生的大胆创新、思维活跃。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这探究兴趣最浓的时候,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进一步探究“这几个算式的共同特点,如果给这六个算式分类怎么分?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内化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实质上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完善自己的方法。正好顺势引出课题,又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明理、掌握算法。也使知识进一步升华,扩充了计算的知识体系。
活动三:实践基地,综合运用(12分钟)
采摘的汽车出发了,迎着春风同学们一路欢唱着来到了实践基地。每到一块基地,就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把单调的计算练习融入到情景中,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参与学习。1、基本练习,如:36+28想30+20=( )6+8=( )( )+( )=( )展现思维过程,巩固算理。2、模仿性练习。单项口算练习,口算接力赛,提高计算准确性。3、游戏。得数相同的算式连线,为了提高兴趣。4、一个拓展性的练习,填数游戏。如:( )+37=91,45+( )>81。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践作业:写一篇知识收获型的数学日记。这已是我班的数学习惯。
总之,在生动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在整节课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和技能,体会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得到了情感态度的丰收。
相关阅读推荐: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