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
锦上添花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低年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内容摘要: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拓展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拓宽知识 创造思维 美感体验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与学信息的传输过程,改变了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它的高科技性促进了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间;它的形象化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因此,他们认识的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与此现代化教学手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运而生,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通过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形式,用来实现以前无法实现或者需要耗费太多时间与精力才能实现的教育效果,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是新生事物,教学才是最基本要素,在语文课堂中,只有两者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一、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
1、 刺激感官,引起直接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会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新知识。采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学生在良好状态下做到积极地学习,容易造成对教学内容的指向和集中。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想学、乐学,除采取其他教学手段以外,主要应运用生动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来进行。例如:对于刚入学儿童进行的始业教育,老师是这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上课开始,师生相互问好后,老师轻轻一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进校门的镜头,配上《上学歌》第一段音乐,然后提问:"谁来回答小鸟,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学生争先回答,老师归纳后板书课题,这种运用图像、音乐渲染的激情导入,符合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兴趣是主要的正情绪之一,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个体兴趣是学生自身带入课堂的兴趣;情景兴趣是学生在一个特殊的情景中,参加一种特殊活动时体验到的兴趣。
2、 深入童心,引起间接兴趣。
小学语文一册的拼音,对刚入学的儿 童是很不容易接受的。生硬地学,死硬地记,孩子不愿意学。根据儿童特点,针对教学当中难于掌握的鼻音、边音和平舌、翘舌的声母、韵母等制作拼音参考动画片,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再配上童声童气的朗读,使孩子们一下就入迷,学习也成为一件乐事了。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就可先让学生欣赏课文的动画片。随着课件的播放,小壁虎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借尾巴。这样形象生动地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语文教学上的僵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试想: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互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的火花?又谈何发展与创新。在识字教学中,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让学生来观看一各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象形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的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识字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提高教学效果,突出重点
应用多媒体技术融文、图、声为一体,所见即所讲,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1、 条理清晰,帮助梳理
条理清楚的目录结构和良好的交互性有助于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序,较好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生书“凸”字时,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写,手容易遮住一部分写的内容,身子容易遮住一部分学生,学生不容易看清楚,再加上老师面向黑板,可能就有个别学生趁机在下面做小动作,不注意看,效果不太好,这从有些小学生书写“凸”字错误的笔顺可以看出。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利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先在屏幕上出示浅色的“凸”字,然后用深色把“凸”字的书写过程多放几遍,并让学生边看边在下面模仿,这样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2、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识字1》中生字的书写,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了生字的描写,结构特点,书写要点,组词等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直接接受了电脑老师的教育,其中重点突出,让学生乐学。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的这种传统教法,并逐渐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
实现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资源、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共享;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减小因条件限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促进教学过程的程序化、内容的标准化。对于那些利用黑板讲解效果不太好,学生不容易看清楚,或学生不太感兴趣,而又是重点知识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地突出重点,使重点知识表现得更清晰、准确;同时,又由于多媒体诱人的画面,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可以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更好。
三、增加教学容量,拓宽知识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1、课前资料收集展示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 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或者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创设图画再现情境,使得抽象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转换成色彩斑斓,形象具体的图片展示给小朋友面前。形、声、 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2、 文本结合课外拓展
例如:小学语文第一册《爷爷和小树》第二节:“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爷爷不热了。”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树怎么会撑伞,教师用复合投影片,只见绿色的树叶一次次复合上去,分次呈现出小树慢慢成长,树冠渐渐增大,绿叶越来越茂密,以及身穿背心,手摇扇子,满面笑容的爷爷在树下悠闲地乘凉的景象。教师边演示边问:“小树怎样?”“树叶怎样?”“好像什么?”看着演示,读着课文,想着情景,学生顿悟。小树茁壮成长,夏天它就像一把撑开的绿伞给爷爷遮阳。这是它对爷爷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至此,又将爱护小树,绿化祖国的思想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深刻挖掘知识内涵,借助旧知与旧知的联系,旧知向新知的延伸来扩展知识,以迁移到未来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了扩展迁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开拓思路。
四、扩展迁移,培养创造思维
1、丰富感性经验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许多在教改中取得经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总是想方设法撩拨学生追求思维目标的渴求心理,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利用多媒体教学所特有的动画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学生创造思维的源泉。如教学《乌鸦喝水》,制作了课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还可以问学生“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让乌鸦喝到水”。
2、教会思考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真正变知识为能力,进而培养出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流。如教《称象》,则首先要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方法进行一番评论,然后再想出一个比曹冲更“高明”的办法来称象。
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为主,教学过程变成了知识的灌输过程,这种方法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诱发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索知识,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孕育情感,训练学生的美感体验
对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这种体验的产生及其强度取决于育体刺激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这一刺激与主体先前情感定型的类同性,因为具体形象的或与主体情感定型类同的客体刺激不必、经过表象的再造就可直接引起情绪体验。
1、 图文并茂,用心体验
多媒体正是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客体原型的,这就缩会了再造表象的中间环节,促使主体可以直接孕育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段。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 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在小语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因而美育就成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多媒体技术,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感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被文以入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润物 细无声"的功效,多媒体技术就成为实现语文美育的最佳手段之一。小语教材中的不少童话和寓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褒贬相间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狐狸和乌鸦》等。教学这类课文,发挥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将十分重要。
2、 音乐渲染,入情入境
而创设音乐渲染情境也能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美,小语教学中的主体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在情境教学中运用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能够促进实现语言文字的形象间接性、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儿童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转换与过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凭借情境,理解词句;运用情境,训练语音;体会情境,指导朗读。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拓展空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现代教学技术为情感的激发与思维的开拓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它不仅可以使思维与情感的发展得到同步进行,而且可以使思维与情感活动图示化、简明化和流程化,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和谐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教程》。
2、《识字教学是学生创新、拓展德沃土》。
3、 《论语述而》。
相关阅读推荐:
› 语文教育技术论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低年语文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