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孙中山》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我说课流程是
第一:教学理念
第二:教材分析
第三:教学目标
第四:重点难点
第五:学情分析
第六:授课特色
第七:教学过程
第八:板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选修模块的设置突出地将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新课标积极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教学手段、方法及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因此,我们在历史选修课的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或者通过情景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方法来学习历史选修课。所以对于该课的设计,我从教学设计情境化、历史知识基础化、能力培养重点化、知识情感一体化、教学紧跟时代化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实践。
二、教材分析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是选修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的第一课。所谓“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的孙中山、印度的甘地和土耳其的凯末尔。而作为亚洲觉醒先驱的第一课,是同学们所熟知的孙中山,可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孙中山基本活动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和评价其在领导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后两课,最终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中理解“亚洲觉醒”的真正含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能力目标: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难点:
1、感受中山精神
2、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五、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与高一对孙中山的有关史实已有一定的认知。特别必修一《辛亥革命》和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内容,有较深的印象,故不用面面俱到重新讲述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2)对于已进入文科班学习的高二学生来讲,需要培养的是历史信息的提炼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由于课本的内容较多达8页内容,特别是阅读归纳基本线索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概括历史的脉络,显然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作为教师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评价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理有据。
(3)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情景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相结合
六.授课特色
1、理念“新”—— 设计情景,提出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分析的能力。
2、手段“清”——多媒体课件制作“简约而不简单”,多媒体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课件中提供的图片、文献、影视资料都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七、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现实导入,开始新课(2分钟)
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在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切缅怀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从而导入新课。我在此有了灵感,决定将课题改为《百年辛亥话中山》。
第二环节:设景激趣,掌握基础——孙中山博物馆(12分钟)
设计情境: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博物馆特举办了一场名为《孙中山先生图文展》的活动。如果你是孙中山博物馆的解说员,请从下列前5个阶段向游客解说孙中山先生的重大事迹。(要求:能抓住孙中山先生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语言简洁、流畅,声音响亮)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课程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淡化教师和学生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直接依赖,变原有的“教教材”为“用教材”。
关于孙中山一生所做的重大事件,教材用了8页来讲述,如何让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提炼本课的基础知识,并理清其发展线索呢?我将孙中山一生的重大事件分为6个阶段,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和典型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所示史料,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点拨引导,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注意在授课中树立整体意识,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联系的掌握。同时,我将孙中山主要事迹以板书形式呈现,帮助理清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也将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更注重教学效果。
第三环节:历史“穿越”,深化认识——对话孙中山(10分钟)
1、补充视频《孙中山的政治理念》
2、探究一:有游客认为:中山先生去世太早,享年不到六十。如果他像毛、邓或蒋一样长寿,中国的现代历史将完全不同。中山先生的壮年辞世,这与其说是他的不幸,毋宁说是中国人的不幸。
设计意图:我利用视频展示孙中山的政治理念,通过“穿越”并设计探究性活动(与孙中山对话),来探究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能否最终实现。这个探究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又能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孙中山政治理念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四环节:以史为鉴,感悟现实——百年辛亥倍沉思(10分钟)
探究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在走向国富民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1978年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辉煌。在民主、民生、法治等词汇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当温总在2010年年初声言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和有尊严时,我希望我们能从中山先生那里获得更多启示。
设计意图:历史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发挥史鉴功能。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课本,还要关注社会;不能只看到历史课本知识,还应该看到历史对现实的价值。应教会学生关注和审视现实,带着思辨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脑去学习和感悟历史。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在学史中观察社会,生成智慧,认识今天,把握明天。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在如何将历史与现实交融进行了重点设计。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不仅在20世纪初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孙中山先生注重民主、民生、法治等建设,对此后成为执政党的中共是有借鉴意义的。因此,我从“民主、民生、法治”作为切入点,与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视野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时事,关注现实,不仅突出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把历史知识转变为历史智慧,提高历史意识、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拓展延伸——中山精神促复兴(6分钟)
探究三: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使他“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质?从中山精神中你认为应如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探究何为中山精神,并思考中山精神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通过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反思和领悟功能,变教师“言传”为学生自己“意会”,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反思历史,感悟历史,探寻历史,而且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学习提供精神支持。
第六环节:论从史出,巩固强化——本课小结(5分钟)
1、孙中山毕业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3、孙中山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本课习题设计
八、板书设计
1、弃医从政,走向共和篇
孙中山早年人生道路上的两次重要转变: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转向革命
2、创立政党,构想共和篇
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
3、领导革命,建立共和篇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4、继续斗争,捍卫共和篇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二次护法运动
5、晚年绝唱,国共合作篇
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