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美丽的丝巾》
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既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美丽的丝巾》一课选自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小学美术第二册的第十四课。
黑格尔曾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象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生活。”艺术家们如此,儿童的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搞)》中指出 :“应将美术课程语言与儿童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的理解,我设计了本课《美丽的丝巾》,本课属于工艺制作为主。我尽量收集到有关云南贵州的蜡染、扎染等民间艺术作品,给学生带来直观视觉,尽量让学生多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而使学生更热爱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染“丝”巾就是将吸水纸(生宣纸)用折、压、挤、染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渍、罩等方法上从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方法。
3、体验美的不同形式,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染出色彩艳丽富于个性的“丝“巾。
教学难点:能按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表现,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强调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的体现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生:初步感知——讨论探究——知识扩展——积极表现——情感升华
师:情景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法、探究法、表现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会全面而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理解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像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四、说教学流程:
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新授课——欣赏分析、自主探究。
五、说教后反思
相关阅读推荐:
› 美丽的丝巾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