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体现了是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与品位。
“爱国”。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爱国,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必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今天,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以及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惟有高扬起爱国的旗帜,以此奠基我们的价值坐标,指引我们的价值追求,才能保证真正认清自己,由此获得灵魂的归宿。
当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表现出来,注定把我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因为,当我们真正确立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坐标后,必定据此去思考,自己该怎样去践行爱国之责任,矫正爱国之行为,有了主动的思考,一种由内而外的稳定而又持久的动力便产生出来。爱国主义原本就驻存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之中。既然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那么我们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益的行为,都是爱国的表现。同样,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份子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百万志愿者行动之中时,已经是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同时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可以说,真正检验我们的是生活,大事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境界,而更多的小事同样可以显现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追求。我们在表达爱国之情、践行爱国之责过程中,应当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远处着眼,近处入手。当我们把内心的美好洋溢于脸上,反映于举手投足之间,让每一个来到北京的国内外人士都真切感受到,那么,一种感动由此产生,爱国情怀得以表达。北京市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最有激情的部分,最有爱国感和荣誉感的城市。我也想把自己与北京精神进行定位。作为一名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北京的普通市民,我为确立起清晰而极富号召力的北京精神而高兴,更为高扬的爱国旗帜而感动,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北京精神。
“创新”。爱国是前提,如何来爱国?这就得靠发展,用发展来增强实力,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发展不能靠天,不能靠地,只能靠创新,经济发展要靠创新,城市改变面貌要靠创新,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北京精神的精髓。
创新就是弃旧图新,以新的技术取代旧技术,以新的城市风貌替代旧面貌,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从长远规范,从眼前着手;用过人的智慧,敏锐的眼光,顽强的毅力去闯去搏,创新要有良好的团队素质,有好的政策作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作保证,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 作为首都北京人才济济,高校林立,可谓是人才的集散地,但是因为城市的定位不同,发展的标准不同,因而要克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短浅意识,不能满足于人才现状,更不能闭门造车,在挖掘和吸引人才上,除了充分的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外,仍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走出本地,走出国门,学习外面的新知识、新管理、新技术,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借助外力加速发展。“请进来”就是把优秀的人才请进来,把先进的技术吸纳进来,由此内外结合,形成人才合力,加速创新深化,实行“北京制造”、“中国制造”向“北京创造”、“中国创造”的转变。北京精神突出创新,其意就在于更加珍惜人才,更加注重新技术的推广,用制度和机制激励人才,依照法制保障人才,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不断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以创新带动改变城市,以创新振兴中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党永葆生机源泉,是一个国家活的灵魂。而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创新更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保证这个城市欣欣向荣,使整个城市有活力、有激情。北京市在改革开放后,大踏步的前进,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创新。以文化创新为例,北京市紧抓自己本身拥有的古典文化的优势,与时代相结合,将古典文化现代化、平民化、生活化、国际化,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更轻松地理解并认同北京独有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与经济相结合,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带动市民的创新精神。
“包容”。 包容内含宽容、容纳之意,包容是中华文化自身特质和魅力之所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包容性使其拥有博大胸怀,可以容纳世界一切文化,并具有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使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正是这种包容性,使中国的文化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也拥有发展的动力和新鲜血液。包容是一种境界,源于北京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六朝古都,拥有辉煌且沧桑的历史,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东方的或是非东方的,都具有独特韵味,这笔历史财富属于北京人,也属于全体中国人;属于今天的世人,也属于后世子孙,而且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世界友人所分享和品味。“北京欢迎你”是北京包容胸怀的凝练表达——热情好客的北京人以包容的态度赢得了八方朋友,以宽容欣赏的目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收获了发展的先机。因此,北京所具有的包容性,既是其辉煌至今的内在原因之一,也将是其走向新的辉煌的重要保证。
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
“厚德”。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北京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是在历史中熏染而成的。她的沉厚、甘醇、绚丽、洒脱归于无数春秋旌猎的汲注积淀,更归于英华荟萃的代衍咀年。纵横在华夏之地、驰骋在九州经纬间的古都也好,都会也罢,北京总能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之昂然试比,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纤毫之端,必发于浩荡、大气之感叹,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其无法不令人折服的精神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个城市的厚德之气与大化之风。而厚德更是对北京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是厚德的主要内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意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自然一样,自立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荣载万物。北京精神取其“厚德”二字,是为了表现北京及其市民待人厚道和顺的美德。无论是老北京“吆喝”声,还是现在北京的轰鸣地铁声,仿佛都能让人感受到北京人得一种朴实、厚道,所以,以“厚德”为北京精神十分合适。
北京精神不仅仅是指北京土生土长的人,而是包括每一个身在北京的分子,从学生到技工,从青年人到老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北京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北京精神不是一串词语的组合,而是需要每一人去真正继承这些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推荐:
› 践行北京精神征文
› 北京精神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