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二年级潘老师的课《夕阳真美》。
潘老师执教的是《夕阳真美》的第二课时,潘老师从复习字词入手,然后出示太阳落山时不同位置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与图片所展示的太阳位置相对应的。通过研究太阳所处的位置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明确文章的行文脉络,并理解、朗读课文。这节课最大的教学的亮点,我以为是教者能够非常恰当的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听课之余,也想到了一些问题,记录下来:
1、美是读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就低年级教学而言,我以为应该重朗读,轻感悟。我以为,潘老师这节课,让孩子去说的多了,而相对就减少了孩子接触文本的时间。还有读书要读到心里面去,而不是仅仅通过大声读或嘶吼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就是仅仅浮在表面上的读书,而不是真正地用心读书。
2、低年级的教学,必须记住一句话: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其实,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低年级教学,语文教学都应该这样,不要孤立地学字、学词,一定要在语言环境里学习。这也是汉语言的特点决定了的。比如,文中有一句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让孩子去解释“壮丽”,这一处没有能去仔细考虑,用了“壮观”等词语来解释,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壮观”与“壮丽”一样不知所以然,这里,倒是不妨借助图片,一出示,能让学生发出“啊”的惊叹,大概就能意会了。
3、哪些地方需要着力需要思考,我们应该将最大的力气放在最需要之处。就这篇课文的理解而言,我以为,前面都不成问题,有困难的应该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里有两个词语,一是“满面红光”,一是“夕阳”,造成满面红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夕阳的映照,一个是爷爷的身体健康,言下之意是什么?幸福的晚年生活。当然,低年级教学应当将理解定位到恰当的位置,如何处理我们可以去讨论,只是,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收获,而不是重复他们已经知道的内容。比如,如果我是孩子,我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红红的太阳,会把云彩染成那么多颜色呢?教者该怎么答?讲讲这个,可能孩子会更感兴趣。
总之,我觉得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教师的反思与成长,每一次听课都收获满满,每一次都有学到更宝贵的经验。
相关阅读推荐:
› 夕阳真美听课反思
› 夕阳真美评课稿
› 夕阳真美说课设计
› 夕阳真美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