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让别人悦纳我们》课后评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交往礼仪,内容比较简单,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要在生活中自觉按照交往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就比较困难了。为了在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自觉践行交往礼仪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颇为用心。
1.涉及了较多的生活情境。如通过“一道数学题”、“小孙做客”等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表演,使交谈礼仪、做客礼仪、待客礼仪等知识直观化,易于被学生认知和理解,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学生乐于接受。
2.在交谈礼仪和做客礼仪的教学内容中引入案例探究,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自觉践行交往礼仪。
3.强调精讲多练。因本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避免冗长说教,而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如在学习电话礼仪时,教师让同座之间互相练习接打电话,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电话礼仪的重要性,掌握电话礼仪的技巧。
4.引入对比教学。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多处采用对比示范来增强教学效果,如通过小童和小立向小林请教数学题时不同的沟通方式的对比,电话录音中不同接打方式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不仅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在认识问题时更加全面。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1.教学目标科学正确。本节课对教学目标特别是重难点的把握非常到位,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知道交往礼仪的作用和它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到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增强主体意识和交往规则意识;自觉践行交往礼仪的规范要求。
2.教学思想先进。课堂中始终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目的明确、富有效率。
3.教学的手段方法得当。本节课能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联系紧密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本节课还注重学生的行为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4.教学效果优良。本节课课堂整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表演,积极练习。踊跃回答问题且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5.教学素养较好。教师专业素养较好,能给学生正确示范,对教育心理掌握的较为透彻,课堂收放有度,整节课较为流畅。
6.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布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并对后续的行为指导能产生积极作用。
本节课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削弱教师过强的控制欲望,不能总是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思路上走,进而得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如果是这种情况,体现出的学生主体地位是不牢靠的,本节课在这一点上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
2.应注意处理好多媒体运用与板书的关系,板书不可丢掉,特别是要发挥出副板书的提醒、强调、启发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不可游离于课程之外,应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本节课教师点评有不够到位、不够深刻的情况存在。教师在与学生问答中,对一些超出预想的出彩的地方未能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回答,给一个准确及时的评价应成为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
作者简介:许本洲,男,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处主任,德育学科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南京市职业教育德育中心组兼职教研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参与过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参编了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教师用书及学生学习指导用书,先后主编、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职场导航》等教材、专著10多本,有10多篇论文先后获奖或发表。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