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
杨老师的《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这堂课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在整堂课中基本达成其所指定所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十分流畅,重难点清晰,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我认为在杨老师的整堂课中,充分体现了三个融合:
1、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杨老师从伏打电池引出导电原因,在课堂中间又讲述了戴维制取金属钾从失败到成功的原因。不但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电解的基本规律,更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
2、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在通电后会发生的移动以及在点击附近所发生变化的原因,由此得出微粒的放电能力大小等问题;进而引入了对新问题: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分析,让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化学工业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杨老师在学生基本掌握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原理以后,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例,提出了工业上对电解原理的应用,让学生对课堂实验进行改进,由此学生进一步体会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杨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充分运用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了小步子原则,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难度层层递进,让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探究后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与杨老师的“小步子走”的设计分不开。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