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层面
——读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关于什么是情感教育,目前尚无定论,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表述。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对情感教育是这样论述的: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论纲》是中国教育理论界首次提出、正面立论并系统阐述情感教育的学术专著。
一、《论纲》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一个人的情商与智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大,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人的内心持续、内发、内控地生长、壮大着品性,从而使一个人成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呢?如何使不断出现的情感状态,向着良好的方向,逐步形成支持多累身心素质的情感品质呢?《情感教育论纲》正是探讨研究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问题的。本书共7部分,包括有情感:不容忽视的教育层面、情感价值的凸显与教育理念的沉思、情感教育心态的历史考察、情感教育的现代整合形态及其特征、情感教育的目标构建、内在过程、当代与情感教育有关的几种教育形式。另外,还附录有情感教育模式、《情感教育论纲》评价、情感教育。其基本框架为:
序言:一个很有意义的开端
自序:情感•道德•素质教育
导言
1 情感:不容忽略的教育层面
1.1 情感与人的发展
1.2 人的情感发展与教育
1.3 现代教育失落情感层面的分析
2 情感价值的凸显与教育理念的沉思
2.1 情感与智能
2.2 情感与知识
2.3 情感与认知学习
2.4 情感与教学活动
2.5 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
2.6 简短的结论
3 情感教育形态的历史考察
3.1 无意识形而上形态
3.2 伦理道德形态
3.3 审美形态
3.4 宗教形态
3.5 科学理智形态
4 情感教育的现代整合形态及其特征
4.1马克思主义用具体历史性思维规划出现代情感教育的科学人文形态蓝图
4.2 现代科技发展与哲学思维的整合化趋势
4.3当代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
5 情感教育的目标建构
5.1 结构建构法
5.2 时相建构法
5.3 关系建构法
6 情感教育的内在过程
7 当代与情感教育有关的几种教育模式
二、《论纲》的作者,把情感教育研究放在整个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以现代相关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基础,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科学审视、评价和推论,使本研究在我国情感教育研究史上留下它深深的足迹。她在“情感教育形态的历史考察”中,运用文化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人类情感的发展形态进行了历史性考察,从无意识形而上形态中,看到了原始先民情感的基本形式是祭礼与神话,这对理解现代人情感中的历史沉淀和无意识萌动,以及理解个体情感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启示。这证明:个体早期的情感教育,是以感受性情绪化方式开始。在伦理道德形态的考察中,她将东西方的道德情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在道德情感的境界中,中国文化比起西方文化具有更为明显的人文特色。东方文化对情感的调节、教化具有更大的现实性,人伦情感的培养更有可靠的基础,人情味更浓、情趣更深。因此,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上,其伦理情感更为稳定、更为温馨,它经久不衰、历史弥新、举世瞩目。
与此同时,《论纲》又将情感教育置身于现代科学发展前沿的大背景之下,广泛吸纳各个学科对人类情绪、情感探索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上,对情感发展进行多维量、多侧度、多视角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用当代哲学的整合性思维,从自然——人——社会的内在关系上,整体地把握情感教育的内在根据,这使当代情感教育的研究凸显出科学的浓郁特征。不仅如此,作者试图以宏观——历史性研究与科学——分析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当代情感教育及其研究做价值——思想的定位,即:当代情感教育不是传统的人文教育,它体现人文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的统一;它通过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既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又旨在有效地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适应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它既针对现行教育的缺失,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又突破功利主义教育观和唯理智主义教育观的思想樊篱,以完整人格形成为教育的根本尺度,体现教育在本质上深刻的超越精神,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这一揭示和把握,使当代情感教育在经历唯理智主义思潮的纷扰之后,在扑朔迷离中,寻求到一个新的、合理的价值定位。这对于当前我国兴起的情感教育及其研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建树,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研究结论。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