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年底,在图书馆借了《当代》的期刊,看到了《白鹿原》的上半部分,马上被文章吸引住了,急急地看完,心焦地等待着下半部分的出版,那时看过了到现在还是深深地眷恋着那本长篇小说,今年暑假抽时间又看了一遍,还是深深地被打动。被作品恢弘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真实的力量和精细的人物刻画打动,《白鹿原》是当代小说林中大气的作品,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
本书以主人公白嘉轩牵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从清朝末年一直到建国初期,白鹿原的乡党们经历了战乱、动荡、饥谨、瘟疫等天灾人祸,也享受过安宁、安逸、相对富足的生活,虽然时间很短,但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个久远的、宁静、崇尚道德、礼仪、与世无争的白鹿原,却总不时地由一只人们心目中的白鹿,一次又一次地送了回来。
白鹿原上的故事和传说,白家和鹿家的的人物以及其各自的命运,当然还有白鹿原上的自然和历史,被作者娓娓道来,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白嘉轩的挺的笔直的身板和他后来弯着的腰,鹿子霖那奸奸的笑,小娥的妩媚,黑娃的传奇经历,朱先生的高大,鹿三的勤劳,鹿家两个儿子和白家长子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原上那种种富有陕西民间色彩的文化,都给我以深深的滋养。
这书很多故事都感人,特别是白嘉轩的老婆在瘟疫中死去的那段,让我留下了眼泪。平淡的物是人非的描写,无法不让人落泪。一个和自己长相厮守了一辈子的女人走了,不会有嚎啕大哭,甚至不会有多么激动的感情释放,只是那么淡淡的孤单的描写,就有一种催人泪下的魔力。“屋里是从未有过的静宁,白嘉轩却感觉不到孤寂。他走进院子以前,似乎耳朵里还响着上房间里仙草搬动织布机的呱嗒声;他走进院子,看见织布机上白色和蓝色相间的经线上夹着梭子,坐板下叠捍着尚未剪下的格子布,他仿佛感觉仙草是取纬线或是到后院茅房去了;他走进里屋,缠绕线筒子的小轮车傍放在脚地上,后门的木闩插死着;他现在才感到一种可怕的寂寞和孤清。他拄着拐杖奔进厨房,往锅里添水,往灶下塞柴,想喝茶得自己动手拉风箱了。”
长篇小说,可以系统地再现一段历史,很值得读读。读进去了,你仿佛亲自进入了作者的世界,出来后,心还能被深深地震撼。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白鹿原》,就是这样一部小说。画家范曾在读完《白鹿原》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夜半披衣吟成七律一首”,称《白鹿原》为“一代奇文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到现在,这本书各种正版销售了大约150万册,还有盗版,也不比这个数字少。这几年每年都加印3万到5万册。今年,各种版本加印不下10万册。
相关阅读推荐:
› 《白鹿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