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征文心得论文反思> 正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本站微信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李希贵,首先是一名热爱教育事业并敢于思索践行的普通人,也是教育界的专家型人。我们还是称他为老师吧,使之我们更加亲切。读了他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触多多,这里来一一述说。  
李老师在这本书里有着个人独特的职业生涯,但都离不开教育二字,以时间顺序展开。  
从开始不是教育的教育,有做事做人方面的,整个小节用朴素易懂的山东语言述说,有至今反复咀嚼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善变”爷爷的言传身教:阅读时,爷爷总是要认认真真地把手洗的干干净净,然后双手捧出手抄的书本,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认真阅读。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它比金钱、粮食都重要;还有父亲和母亲的情感表露,行动阐释方法。其中作者感悟很多:  
1、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2、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来世,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3、小时候连环画本身并没有给作者带来很多东西,它出现在一个农村少年单调而贫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一个年轻生命深处潜在的探求新知的欲望。  
4、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是特定的年轻段就应该读特定的书,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也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5、智能的发展从本质的意义上,只要亲自参与了实践,只要切实净利率获取知识的过程,由此获得的“营养”,对于年轻生命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十分有益的。  
大学毕业后的作者选择了教书,一开始的伪装严厉到后来的慢慢改善,最主要的是作为一个教师意识的改善:从一味的严厉到民主意识的形成。教书生涯有很多困惑、很多值得思考改正的地方,也就是在这种积极探索的情况下,作者在快速的成长着、感悟着。有不需要偏爱的学生、有没有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失败经历、有阅读时间的争论,作者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也有理想;也会遇到挫折、失败;也会据理力争;也会为了学生改变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也是这样嘛?  
熟稔的教书,作者开始了不同的尝试:“让学生当一当老师”、“没有老师的语文课”、“ACT语文教改实验”,当中各种感悟:  
1、一切的教育都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生活与教学的有机联系。  
2、叶圣陶:在中学里,教师也应该逐步少讲,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如果完全可以自己学了,那才算真的毕业。  
几年的教书生涯痛并快乐着,改进中取得了成绩,作者被任命为教导主任,管理学生工作。工作重心开始倾斜,慢慢已转到管理上,是管理人,也就尤其的繁琐起来。从大的方面到点点滴滴,只有当规定演化为学生发自生命自觉的习惯,教育管理才能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教育途中有荆棘,那我们手里便需要有镰刀,作者在阅读中找到明朗的教育风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  
职业上的前进改变着人际交往的转变,从最开始的学生到管理学生到整个同事——教师的加入,好像开始慢慢复杂了,可作者坚信只要自己怀着耐心、热心、诚心,总是不会太坏。可步伐中略带迟缓,因为与个人利益总是相挂钩的,也只有在机制和学校文化上动心思了,这里有我们所不屑的苦累文化,这种文化被这个学校所认可。  
管理人是一件说小不小的事情,而如果有了基准,就可以展开活动: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作者在整本书中反复提到玛丽.凯的管理观念: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这章的最后,管理教师上作者有很多的感悟:  
1、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正如杜威所言,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  
2、一个人认为自己重要的背后,其实是他心灵深处沉甸甸的责任意识。  
3、人的需要是与动力连在一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需要的提升,也就没有了工作的动力。  
4、管理思想加玛丽.福莱说:“最成功的领导者是能够看到尚未实现的前景的人。”鲍伯.加尔文说:“我认为领导者的最终工作就是传播希望。”  
5、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坐标,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它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他们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着自我——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有成长期,作者也有重要的成长期,一个管理者的重要成长期,契合了这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整个章节围绕教师和学生的日常展开,但都有基准,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和对教师、学生的尊重,并且把这种思想彻底的贯穿在整个校园的方方面面,至上到下、从班级制度延伸到校园绿化并伸展到社会上。  
什么是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听着很完美吧,是很多教师内心的至上追求吧?可真要付诸实际,困难重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且行且思考、感悟、成长。有期望终究是好的:把学校办成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墙壁开口花草说话的花园。作为领导,作者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这样写: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刀出鞘。给自己的权力小了,作者避开了很多烦恼,开始潜心做事:“用故事传播思想”、“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若全才,没有人才”、“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谁领先一步,谁就会抢占教育的制高点,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所有的期望都没有现成的路,我们只能背负压力,一步步摸索前行。作者的教育之路慢慢延伸并深入,从县级市到地级市,路似乎更宽了,可困惑也就更多了,作者寻求了很多种方法,有从古希腊的恶神和他的“魔床”感悟的类似,也有借鉴农民种地的模式。无论是什么,只有想总是不够的,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长青!  
感悟实践:  
1、教学中的“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2、不同的环境,有事我们个人需要适当的改变自己。  
3、真正的教育是立足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4、新课改中,教材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之必须。  
5、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我们教师劳动的目的。  
6、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本书的最后是作者的人生感言和后记了,作者读过很多的书,有关于教育的,有关于管理的,甚至有关于艺术的,其中教育的书居多。古人说读书可以明志,这里作者没有说明,但是读书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读书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不受局限,可以让你知道很多事是可以推类变通的,可以不同的事不同的解决方法为自己所用,也可以使人领悟做人、做事、做教育的真谛!  
生涯的感悟:  
1、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应该认知的学问。  
2、读书所给我的:“人们所看到的,都是他能看到的;人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能听懂的。”  
3、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4、人生的哲学命题: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5、人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组成的。  
6、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而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7、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  
8、向成功开刀,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是给自己的一个善意的提醒。  
9、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10、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到这里,我的读后感也该结束了,其中感悟很多,整理成这样。有一个问题在书前言就说,关于教育家,那我们想下:作者李希贵是教育家嘛?我不知道,也无法评说一二,只是因为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还有很多种可能,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感悟,教育家的分界只有在不断的深入中了解,我相信这不是一朝一夕所可以达到的,但这里,我也想把书中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生涯的座右铭: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而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相关阅读推荐: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