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读书笔记
本人申报的《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被市教科所立项之后的这四个月时间里,我按照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一书。通过研读学习专家的分析,我对2011版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相信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理论必将对我的课题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一、对新课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一)新课标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如下:
第一学段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我对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各学段目标的理解:
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
1. 加强识字、写字、识词教学。
关于识字,要求做到换个阅读环境还能认识;关于写字,要求每节语文课书写的时间10分钟左右。
2. 进行朗读的初步训练,低年级重点是读正确,读正确,包括 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读,能准确断句,读出长句子之间的停顿。遇到难读的句子,教师要示范读,要领读。
3. 抓住少量的重点词句,理解词句的意思,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字意、词意、句意”的理解方法。(查、联系语言环境、生活)
4. 积累语言、好词、好句、优秀的片段、课文。
中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词、句、段的训练
1. 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还要求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2. 重视段的教学。
要求:(1)理解段意。(理解一段话的内容,不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 (2)理清这一段话的叙述顺序。(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要理清。)
(3)了解这一段话在写法上的特点(或构段方法)。(如总分式、分总式或总分总式)
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
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还要训练默读,做到边读边想边在文中做批注。通过训练默读,逐步提高学生从文本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评价人物、写法)要解决朗读过多,默读缺失的问题。
高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句、段、篇的训练
1.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在中年级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2.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把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抓实,不走过场,当学生概括不出时,教师要加以引导。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就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4.学习用适合不同文体特点的方法来教学不同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童话等)
5.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高年级要逐步让学生学会一目十行、学习跳读、猜读,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对“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设想
1.课堂教学设计要着眼于运用语言
用课文教语文。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一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不需要从头讲到尾,但要准确提炼三个点:第一:语言训练点(包括字、词、句以及表达方法等语言训练点。)第二:方法习得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到什么方法。)第三:能力培养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2.课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要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都应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学会一种写作方法,最后需要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去迁移、去运用。
如果是课文语言的学习,那么首先是要理解、积累,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
我们的语文课花在词语理解上的时间不少,但学生学到的大多是消极词汇,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如:学生预习词语、造句)
如果教师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流程,那么每篇课文教学都应该设计有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教学环节。(黄山奇松)这样就能够促进消极语汇向积极语汇的转化,学生的积极词汇量增加了,语言的质量就能够大大提高。
3.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语文课程内容很多,如果每个知识点都教,再加上这篇课文字词教学要求,那么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所以要选择一点或两点最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内容来教学。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学生实践的机会,要把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操练一下,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比如《钱学森》一课可以把语言描写作为课堂教学重点解决的内容,《黄山奇松》一课可以把学习作者介绍三大名松的写法作为学习的重点,并通过小导游介绍的环节,为学生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提高。
以上是我阅读这本书获得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会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真正构建“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理想课堂。
相关阅读推荐: